家住淄川的77岁黄老先生,因腰痛2年伴双下肢无力、间歇性跛行半月,于1月15日在子女的医院,行腰椎、头颅CT及MRI后发现L2/3-L4/5椎管及侧隐窝狭窄和伴有腔隙性脑梗塞及脑白质缺血。因年龄较大,有脑梗塞、糖尿病史,手术风险较高,1月17日,医院康复医学科寻求综合康复治疗。

患者双下肢无力及间歇性跛行,是腰椎管狭窄、脑梗塞及年龄较大综合因素所致;既往颈椎MRI示C3/4-C6/7椎间盘突出病史及患者双足袜套样感觉异常,符合脊髓型颈椎病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患者腰骶部疼痛、尿储留,与L5椎间盘突出、黄韧带钙化、局部组织粘连造成腰椎管狭窄、神经缺血损伤有关;患者行走困难、下肢无力,与疾病导致的核心肌群薄弱有关。

根据患者的主要诊断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科室制定了详细的康复治疗计划:

1、首先给予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类药物治疗,控制血糖,管理好血压;

2、在超声引导下行骶管注射治疗,治疗后第二天患者腰痛及尿潴留明显好转,残余尿转为正常;

3、配合局部蜡疗、中频治疗,同时由PT治疗师指导患者进行核心肌群的强化训练。

经过13天的综合康复治疗,患者解除了病痛,春节前高高兴兴地出院了。

近年研究发现,腰椎管狭窄症的发病机理是狭窄的椎管对神经组织造成直接的机械性压迫和通过损害神经组织的血供所产生的间接效应;而缺血对神经功能的影响甚于压力本身,即使神经、血管受到轻微的卡压,也会引起毛细血管瘀滞,静脉回流障碍,不仅使致痛性代谢产物在神经根内聚集而诱发疼痛,还使处于慢性炎症状态的神经根、马尾神经及蛛网膜上神经末梢出现了感觉过敏,轻微的激惹与刺激即可被放大为严重的症状。这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的间歇性跛行症状中得到了充分的证实。这种病人每走数十或数百米,即需蹲下或坐下休息片刻,方可再走一段路,重者站立都困难。但骑车却不痛,往往可以骑车行十里,走路却百步难行。这是因为蹲下、坐下和骑车多呈弯腰状态,椎管管径在弯腰时较直腰时稍大,其管径稍微增大一点,使椎管由绝对狭窄变成相对狭窄,缓解或减轻了对神经和血管的卡压,血供恢复了,清除了聚集在神经根内的致痛性代谢废物,疼痛即刻消除,就可再走一段路。这种神经根的功能性缺血,不仅是间歇性跛行的病理生理基础,也为保守治疗提供了重要启发。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的病理改变除椎板肥厚、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间小关节増生、椎弓根增粗等骨性狭窄外,多为椎间盘突出、黄韧带、后纵韧带和硬膜囊肥厚等纤维性狭窄因素以及免疫性或无菌性炎症所致的神经根充血、水肿等炎症因素。显然,本病的病理改变是诸多相对狭窄因素的叠加,造成了椎管的绝对狭窄。因此,只要消除了其中一个或几个狭窄因素,使椎管的绝对狭窄变成相对狭窄或不狭窄,即可解除或缓解对神经和血管的卡压,从而消除临床症状。

近年更有研究发现,本病并非均有骨性狭窄因素,相当多的病人是以纤维组织为主导的狭窄,而骨性组织结构并无明显异常。而临床上又以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等纤维组织所致的椎管狭窄最为常见,这就为康复综合治疗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编辑、校稿:常祥陈圆

长按识别







































中科白癜风微信账号
能不能治疗白癫病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bomw.com/kjscyf/1025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