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的椎间盘富有弹性和韧性,具有极强的抗压能力。但是20岁以后椎间盘就开始退变,髓核组织从中突出。突出物压迫神经时,会产生腹痛或放射性痛,不同部位、程度的突出,影响也不同。这事儿可大可小,轻则休息一段时间即可缓解,重则沉疴难愈,时好时坏。不止是老年人,各种体力和脑力劳动者,无不饱受腰疼的困扰。

一.主要类型

1.年龄:本病一般多发于20~40岁,即青壮年易发生此病,比例大约占整个发病率的80%。尽管这一年龄段的人体力最充沛。

2.性别: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男性。男性的发病率远远高于女性,这是因为男性体力活动较多、较频,腰部活动范围较大,因此腰椎受损伤和退变的机会也较多。

3.体型:一般过于肥胖或过于瘦弱的人均易致腰椎间盘突出。

4.体质:临床实践中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人有的平时身体素质比较好,在这些患者里很少有人同时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常见病。

5.发育:有发育异常的患者,如腰椎骶化、骶椎腰化、骶椎裂、椎弓崩解等,都会影响腰椎的正常功能,给腰部肌群增加额外的负荷。

6.职业:虽然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活动量大的行业,但脑力劳动者的发病率一点也不低,这可能与脑力劳动者长期处于坐位和活动量少有很大关系。

7.姿势:每天常常伏案工作的办公室工作人员及经常站立的售货员、纺织工人等较多见。

8.环境:若经常处于潮湿或寒冷环境中,也易发生腰椎间盘突出。

9.女性的不同时期:产前、产后及绝经期为女性腰椎间盘突出的危险期。妇女怀孕期,尤其是后期,因为腹内胎儿的不断生长增大,势必造成腰椎过度前凸的姿势,从而增加腰部负担。

分类

1.膨隆型:纤维环部分破裂,而表层尚完整,此时髓核因压力而向椎管内局限性隆起,但表面光滑。这一类型经保守治疗大多可缓解或治愈。

2.突出型: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突向椎管,仅有后纵韧带或一层纤维膜覆盖,表面高低不平或呈菜花状,常需手术治疗。

3.脱垂游离型:破裂突出的椎间盘组织或碎块脱入椎管内或完全游离。此型不单可引起神经根症状,还容易导致马尾神经症状,非手术治疗往往无效。

4.结节:髓核经上下终板软骨的裂隙进入椎体松质骨内,一般仅有腰痛,无神经根症状,多不需要手术治疗。

二.主要症状

1.腰部疼痛: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都有腰痛,有些病人可在有明确的扭伤或外伤后出现,但有的病人却无明显的诱发因素。腰痛的范围比较广泛,但主要在下腰部及腰骶部,以时重时轻的钝痛为主,急性期可有撕裂样锐痛,平卧时疼痛可以减轻,久坐或弯腰活动时疼痛加重,疼痛可使腰部活动受限。

2.一侧或是双侧下肢放射痛:下肢放射痛可在腰痛发生前出现也可在腰痛发生后或同时出现。疼痛主要沿臀部、大腿及小腿后侧至足跟或足背,呈放射性刺痛,严重者可呈电击样疼痛。为了减轻疼痛,患者往往采取屈腰、屈髋、屈膝、脊柱侧弯的保护性姿势。放射痛一般发生在一侧下肢,即髓核突出的一侧,少数中央型突出患者可出现双侧下肢放射痛,一般一侧轻,一侧重。下肢放射痛的直接原因是因为突出物及其代谢产物对神经根的刺激。

3.下肢麻木及感觉异常:下肢麻木的发作一般在疼痛减轻以后或相伴出现,其机制主要是突出物的机械性压迫神经根的本体感觉和触觉纤维,麻木或是感觉减轻区域与受累的神经根相对应,下肢的感觉异常主要是发凉、患肢温度降低,尤以脚趾末端最为明显。这是由于椎盘的交感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引起下肢血管收缩的缘故。

4.肌力减弱或瘫痪:突出的椎间盘压迫神经根很严重时可产生神经麻痹而致肌肉力量减弱甚至瘫痪,这多为腰4/5椎间盘突出,腰5神经根受压麻痹所致,表现为伸踇力或屈踇力下降,重者表现为足下垂。

5.间歇性跛行:患者行走时,随着行走距离的增加而加重腰腿痛的症状,在休息一段时间以后又可行走,再走相同的距离又出现相同的症状。这是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后继发的产生腰椎狭窄所致。

6.马尾神经症状:中央型的腰椎间盘突出,若突出物较大或椎管骨质狭窄,可压迫马尾神经,出现会阴部麻木、刺痛、排尿排便无力,女性可有尿失禁、男性可出现阳萎。

三.治疗手段和方法

保守疗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方法,对于中早期腰椎间盘突出效果明显,包括牵引、理疗等都手段都是对症有效的手段。约90%的颈椎病、腰椎病的患者是不需要手术治疗的,但手术是最后一道防线,有一定的风险,需要慎重的对待与选择手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bomw.com/kjsczz/1334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