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风险勇于挑战 医院骨科成功地为52岁山西女性患者王某,采用“后路颈2-胸6全椎板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同时解除颈椎、胸椎管狭窄压迫症状,重建脊柱功能未损伤周围脊髓、神经、血管等器官。据骨科主任杜俊杰介绍,该手术难度之高是前所未有的。 知难而上创造奇迹 患者王某,3个月前出现走路不稳、平地摔跤、双手麻木无力、小便失禁等症状,被诊断为“颈椎、胸椎后纵韧带、黄韧带骨化,颈椎、胸椎管狭窄症合并不全瘫”。医院就诊无果,慕名来到医院骨科找到杜俊杰主任。杜主任分析病情后,决定收治该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与其他同类疾病患者有所不同,该患者颈2-3,胸1-3后纵韧带均有骨化,且胸4-5黄韧带骨化,同时伴有广泛的颈椎、胸椎管狭窄,骨化的韧带占据了大部分颈椎、胸椎管容积,脊髓被压迫得像一条细线(见图1)。因胸椎管区域脊髓血运差、缓冲空间小,加大了手术难度和风险。如果术中处置不当,则会出现严重脑脊液漏、导致切口不愈合,全脊柱感染甚至下肢截瘫等并发症。术后一旦发生水肿波及到延髓,后果不堪设想。如果一次性完成颈椎、胸椎管狭窄手术,则面临诸多挑战;如果手术分两次完成,间隔期间患者病情有可能进一步恶化。杜主任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一次手术同时解决患者颈椎、胸椎两部位的狭窄,这样既能早日解除患者痛苦,也能减轻其经济负担。 今年2月23日,杜俊杰主任带领陈宇飞、厉晓杰、曹永彬等医务人员,采用高速磨钻及2毫米超薄椎板咬骨钳彻底切除了颈2部分及颈3-胸6椎板,共计11个半椎板。术中发现,患者胸4-5平面脊髓硬脊膜骨化,对脊髓形成严重卡压,于是,杜主任小心翼翼地采用“蚕食法”,将骨化粘连部分小心剥离,用高速磨钻把中间无法分离的骨化磨薄,使该平面的硬脊膜漂浮起来,从而,脊髓得到彻底减压,致受压脊髓膨起并恢复了搏动,手术历经8个多小时并获成功。 术后仅3天,该患者不听使唤的双上肢和左下肢便逐渐恢复到正常了,右下肢肌力感觉也明显好转,小便失禁症状缓解。当出院时拔除掉了用了数月导尿管,在他人搀扶下可以行走。经出院随访信息回报,该患者康复良好。 过硬技术狙击疑难病 一项调查表明,因长期处于高强度状态,每天使用电脑超过4小时者,81.6%的人易导致颈椎结构过早丧失水分,引起骨刺、椎间隙塌陷等症状,或颈、腰椎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颈椎疾病患者已达万人,每年新增病例万人,年增长率约为2%。 面对这份大数据,骨科医务人员要务是强化学科建设,随着颈、腰椎等疾病患者前来就诊人数日渐攀升,杜俊杰主任带领的骨科团队勇于不断挑战自我,注重对年轻医务人员的培养,带领他们一次又一次完成了极具高难度的脊柱疑难病例手术治疗,为同行称道。 年底。医院由黄美良副院长率领的医疗队赴满洲里“踏雪送健康”义诊。前来就诊的44岁男性患者郑某,半年前出现四肢麻木,走路不稳,感觉像踩棉花似的,就诊时已无法独立行走。黄副院长征得本人及家属同意后,医院接受手术治疗。杜主任接诊后认真询问了患者发病史,并结合该患者影像资料,针对确诊的“颈椎间盘突出症伴不全瘫”制定手术方案。由于患者颈4-5,颈5-6椎间盘突出巨大,且颈5-6突出的椎间盘组织掉入椎管内游离并占据了整个颈6椎体后缘(见图2),表明该手术的难度和风险也一并倍增。 凭借所掌握的过硬技术,以杜主任为首的医疗团队当即决定,为该患者实施“颈椎前路C4-5椎间盘切除减压、C6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术中仅凭一个5公分切口便解除了患者2个节段椎间盘巨大突出及椎管狭窄,以及三个节段的颈椎融合问题(见图3)。手术独具匠心,术后患者颈部不适症状消失,3天后可以行走。 陈宇飞王秋月赞赏 长按白癜风治疗援助北京市白癜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