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可防可治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病、多发病,可防可治,完全可以用多种方法可以治愈,为自限性疾病,也可不治自愈,但容易复发,关键在于预防。

一、什么是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髓核退变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破裂髓核组织突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脊神经根、脊髓等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或下肢麻木疼痛等症状。

二、椎间盘病发病率高吗?

腰椎间盘突出症人群总发病率是3%~4%,占外科门诊就诊病人数的1/5,骨科门诊数的1/2,40岁左右多发,男女比例是2:1。

三、椎间盘病怎么得的?

诱发原因很多,大多是由慢性劳损、退变、增生的椎间盘病变所致,少数患者为急性外伤引起,与所受外力大小、速度、震动与持续时间成正相关。重体力劳动者多发,吸烟者发病率增加50%左右。

四、有哪些表现?

(1)腰痛:是大多数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发生率约95%。(2)下肢放射痛:80%患者出现此症,常在腰痛减轻或消失后出现。表现为由腰部至大腿及小腿后侧的放射性刺激或麻木感,直达足底部。(3)下肢麻木、冷感及间歇性跛行:下肢麻木多与疼痛伴发,少数患者可表现为单纯麻木,有少数患者自觉下肢发冷、发凉。(4)马尾神经症状:表现为大、小便功能障碍,会阴和肛周感觉异常、性功能障碍及双下肢不完全性瘫痪等症状。

五、CT、MR、拍片及造影检查是否必要,能否互相替代?答:不能,各有优势,可互为补充,但不能互相替代。

1.CT:CT检查技术对椎间盘突出的诊断准确率为80%~92%。CT优点:应用广泛,直观、诊断率90%以上;表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及硬膜囊受压、继发椎管狭窄;缺点:局部,有时与肿瘤、结核难以鉴别,易遗漏椎管内游离型椎间盘突出。

2.核磁共振:兼具全面、直观,可以清楚的分辨髓核与纤维环、神经、韧带等各种软组织,更利于鉴别肿瘤、结核、骨质疏松骨折等,特别适合老年人检查及筛查。缺点:不能鉴别突(脱)出髓核的钙化、骨化。

3.普通拍片:主要用于突出节段定位,鉴别有无腰椎发育畸形,平片对椎间盘突出只有间接的诊断意义。动态位的平片主要确定检查病人有无腰椎运动节段不稳情况。

4.脊髓或间盘造影:对于病人症状、体征与影像学检查不符时,脊髓造影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间盘造影主要可以观察椎间盘内部结构,诊断椎间盘内破裂,有助于判断退变的程度,适于盘源性腰痛诊断。

六、突出块大是不是一定严重?不一定,主要决定于突出块和神经的相对关系。突出块大,但为后方突出,病人椎管宽大,可能症状不重;突出块虽小,但病人椎管窄,且为侧后方突出,刺激、压迫神经重,症状反而重。

七、椎间盘突出是否需要治疗?不一定,CT或MR有突出,如果没有症状就不是病,不需要治疗;有症状,休息就能好的,人与疾病可以和谐相处的,也不需要治疗;有症状,通过休息不好转的需要治疗。

八、怎么治?治疗原则:能简单不复杂,能保守不手术。治疗方法分三大类:保守治疗、微创治疗和手术治疗。

1.保守治疗:(1)初次发作,病程短的患者,(2)病程虽长,但症状、体征较轻;(3)影像学检查椎间盘突出较小;(4)伴有全身性疾病或局部皮肤疾病。方法有按摩、牵引、理疗、针灸、针刀、液体刀、骶管注射、硬膜外神经阻滞、靶点注射、痛点注射、内服外用药、手法等。

2.微创治疗:经CT和MRI检查,非脱垂型的临床表现典型的病人。孔镜手术、注射治疗技术、小切口手术等。腰椎间盘软性突出或狭窄所致的典型根性症状。包括:腰椎间盘中央型、侧旁型、极外侧型等各种突出。

3.手术治疗:

(1)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2)病人痛苦极大(3)有神经损害症状、体征。(4)大小便功能出现异常。(5)伴有腰椎滑脱。(6)合并有明显的椎管狭窄。

九.复发吗?椎间盘突出症本身的发病机理决定了它的可复发性,疗效的好坏不仅取决于诊断,治疗本身,更重要的在于改变您不健康的生活行为。

十、怎么预防?

吸烟、糖尿病、遗传都可能是高危人群,会劳动者,椎间盘疾病发病率明显减低,预防从日常小事做起。1.注意纠正不良姿势和习惯如站姿、坐姿、劳动姿势、睡眠姿势等。2.平时提重物时应该先蹲下拿到重物,然后慢慢起身,尽量做到不弯腰。3.锻炼应适度,急性期不锻炼,恢复期适度锻炼,正常时鼓励锻炼。4.腰围不宜长期佩戴:确诊早期必须佩戴腰围,痊愈后30天要解除,长期佩戴易影响腰肌力量并产生依赖,提倡佩戴软腰围。5.注意劳逸结合:能躺着不站着,能站者不坐着,结束工作在疼痛出现之前,不断变换的姿势最舒服,固定姿态不超过30分钟。6.注意腰部保暖。

转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bomw.com/kjscby/1077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