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创华教授与患者耐心沟通病情。

个人简介:

李创华,生于年6月,广东省清远市人,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里根医疗中心访问学者,目前医院(医院)神经外科工作。

华声在线记者邓桂明通讯员石荣长沙报道

“减轻患者痛苦,体谅他人难处。”40年前,在广东清远,一名乡村医生默默书写下他的行医哲学。40年后,在湖南长沙,一名外科医生骨子里继续传承这份朴素信念——他就是李创华,医院(医院)一名普通的神经外科医生。自走进医学大门,他始终秉承父志,不忘初心。

受父影响,兴趣变成热爱

年夏,李创华出生于广东清远农村。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地,当地村民很多都外出务工,李创华的父亲选择留在村里唯一的诊所,潜心看病救人,慢慢成为远近闻名的老中医。李创华记得童年时,家中经济拮据,他和四个姐姐经常交不起学费。尽管如此,村民来看病,若给不出药费,父亲也不介意、不催还。“大家都不容易,多相互体谅。”李创华父亲常对一家人说。

从小在药房诊所长大的腼腆男孩,受父亲熏陶,自然对医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年,李创华考取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学习精神卫生专业。但他一直希望成为一名外科医生,而神经外科又最富有挑战性。于是,年本科毕业后,他相继争取到神经外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攻读机会,完成六年的刻苦求学。

期间,乡音仍重的李创华不是在病房,就是在图书馆,不是在手术,就是在啃文献。在外人看来,这医学生的生活如同“苦行僧”,而李创华则心无旁骛,乐此不疲。他始终相信,时代不会辜负奋进者。

笃志行医,探索大脑迷宫

年李创华博士毕业,进入医院神经外科工作。严谨、低调,是同事对他的一致评价;耐心、和善,是患者和家属对他的一致认可。10年间,李创华始终保持着对医学的热爱,在脑出血、颅脑肿瘤、脑外伤、脑血管病、脊髓损伤及椎管内肿瘤等的诊治方面,不断深化认识,不断积累临床经验,将许多脑病患者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

在享受治病救人的成就感的同时,李创华发现,人脑解剖结构复杂,手术中任何一个微小创伤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影响患者愈合。在现有技术上,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最大程度保护神经组织和血管,将创伤降至最小?年10月,带着这份疑问,李创华到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里根医疗中心做访问学者,主攻神经外科的微创手术,尤其是脑出血、脑积水、颅底肿瘤的神经内镜手术治疗。

一年国外学习,李创华深感,作为一名神经外科医生,要把每一台手术做细做精,尽可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而神经内镜技术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手段,并有望成为未来神经外科领域的主流。

于是,回国后,李创华便开始着手应用、继续钻研他的所学。在脑出血的手术治疗中,与传统开颅手术相比,应用神经内镜手术损伤更小,患者恢复更快。李创华不断锤炼技术水平的同时,发现手术需要应用到的内镜操作通道,进口通道需要元每次,国产通道也需要多元,这笔费用对患者来说无疑是一大压力。如何解决?李创华便自己摸索,几经周折,终于设计出一种口径仅1厘米的操作通道,大大减轻了手术费用,同时提高了手术效果。

李创华教授仔细阅片中。

年8月,一名26岁的工程师不幸脑出血,李创华和团队胆大心细,及时运用内镜技术清除患者颅内血肿40ml,经过系统的康复治疗,目前这位年轻的患者已经基本恢复正常生活。如此种种,不一而足。李创华说,神经外科医生是在刀尖上的舞蹈者,这份压力常人难以想象,但当看到患者重拾生命、重获健康,这份幸福常人也难以体会。

秉承父志,全心帮助患者

年,李创华父亲因病去世,他苦心经营了一辈子的诊所也只好关门。然而,每年过年,在老家的母亲仍然能收到父亲救治过的患者的祝福。他们对父亲的这份感情,对医生的这份亲近,李创华每每想起都会觉得十分温暖,格外有力。“尽我所能,帮助患者。”这是行医近40年的乡村医生留给这位神经外科医生最大的精神财富。

“我希望我儿子也成为一名医生!当然,随着技术发展,社会对医生的要求会更高,他要比我付出更多,但他也能学到更多,为患者解决更多问题。”谈到10岁的儿子,李创华眼神露出骄傲,充满希望。

这位正值壮年的医生在改革开放的浪潮里,救死扶伤,坚韧不拔,逐渐实现医学理想。他也相信,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每个人都将有更大的舞台,更多创梦的机会。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bomw.com/kjsczl/1577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