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游记》导读一生至少需要读两遍的书《西游记》吴承恩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版本

01

用一生去读《西游记》

《西游记》,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林庚先生称之为“童心之作”,是四大名著中我们最早熟知的。它被绘成连环画,制成动画片,拍成电视剧,几乎影响着着每个人的童年。一般人从少儿时期就开始接触《西游记》故事了,我们从小就想知道“大闹天宫”和“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后来又看电视连续剧,熟悉了“你挑着担,我牵着马”的旋律。不过,这是一部需要用一生去阅读的名著,每个人至少需要读两遍才能领会小说主旨。第一遍,我们会记住那些有趣的情节,比如官封弼马温、大闹天宫、猪八戒背媳妇、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等等,喜欢上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有点讨厌那个动不动就念紧箍咒的唐僧。然后,等我们年龄逐渐长大,我们就会产生诸多疑问,比如:孙悟空大闹天宫时,那么多天兵天将都挡不住,为什么取经路上遇到妖精却常常无计可施?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为什么不直接飞到西天取回经来?既然吃了唐僧肉会长生不老,为什么妖怪捉到唐僧却先放着不吃,到最后想吃也吃不成了?等等等等。这时候,我们就需要读第二遍了。第二遍,你要从故事中读出寓意,从有趣中读出深刻,打开一个完全不同的《西游记》新世界。用一生去读《西游记》,你可能会在《西游记》中看到自己的人生。比如你对孙悟空的认识:少年时代,你和孙悟空一起叛逆;青年时代,你和孙悟空一起戴上了紧箍咒;中年时代,你终于和心中那个假孙悟空决裂;进入老年,你到了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世界上的所有紧箍咒对你来说都没有必要存在了,你成了斗战神佛,你战胜了九九八十一难,也战胜了自己。这时候,回想一生的经历,你是感到骄傲还是有些懊恼?初中时的阅读,将会为你今后重读做好铺垫,在这个年龄段,你只管去熟悉那些有趣的情节和“人物”好了!

02

吴承恩与《西游记》

如果现在我说《西游记》的作者并不一定是吴承恩,你可能会笑话我故作惊人之语。不过,从《西游记》的故事源流来说,还真不是吴承恩的原创。《西游记》故事来源于唐代玄奘取经一事,玄奘回来后口述《大唐西域记》,其中既有真实史料,也有虚构故事;到宋代,又出现了一部书叫《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其中有了一位“猴行者”;元代又有了《西游记平话》。如果《西游记》的作者真是吴承恩,他也是在这些基础上写成的。吴承恩,出身于书香门第,幼年“即以文鸣于淮”,但成年后“高考”却多次失败,一直没能进入公务员队伍,后来才找了个机会出任县丞,但两年后就“耻折腰”“拂袖而归”。从这点来看,这吴承恩也是条汉子,且是在现实社会中翻过跟斗的。如果确实是他写成的《西游记》,那么,他一定把孙悟空当做自己来写的。他让孙悟空一身本领,却又给孙悟空带上紧箍咒;他让孙悟空桀骜不驯,却又让孙悟空最后修炼成佛……这些情节中,一定有吴承恩对人生的领悟。

03

《西游记》的主要情节

《西游记》全书共一百回,情节可分为有机联系的三个部分:这三部分情节内容各自包含若干小故事,每个故事都像一篇短篇小说或中篇小说,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等。《西游记》共回,我们可以采用“跳读”的方式来阅读。第一部分(1~7回),讲的是孙悟空的身世和大闹天宫的故事,有人称作齐天大圣传”,这7回要认真读。第二部分(8~12回),介绍唐僧,交代西天取经这一中心事件的由来,也即是“取经人和取经缘由”。这5回,最好也都要读一读,因为这些毕竟是故事发生的背景资料。第三部分(13-99回),讲述唐僧师徒取经路上战胜无数妖怪,历经重重磨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这些回目中降妖除魔的故事,有些情节雷同,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有选择地阅读。但有些情节,如收悟空、八戒、沙僧的过程(14、18、19、22回),四圣试禅心(23回),三打白骨精(27回),大战红孩儿(40-42回),车迟国斗法(42-45回),女儿国、真假美猴王、三调芭蕉扇(53-61回),大战狮驼国(74-76回)都应该有所了解。从98回开始,最好就不要再跳了,这三回是西天取经的最后阶段。另外,较大篇幅的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和打斗场面,这些都是作者渲染夸张的手法,跳过并不会影响对整本书的阅读和理解。还有,小说中有不少生僻字,我们不妨暂且放过,在这里没有必要字字落实。完成以下活动,熟悉《西游记》故事情节1.跨媒介阅读①每日追剧:观看电视连续剧《西游记》②阅读打卡:阅读与电视剧相关章节,说说原著与剧本的区别。2.绘制取经图唐僧自长安出发到达印度,全程一万多公里,并遭遇八十一难,请尝试画出西天取经路线图,并在路线图上标记所遇的磨难。3.取经故事会(1)唐僧师徒的经历过程既惊险又曲折,选取你认为最有趣的故事,讲给大家听。(2)从唐僧师徒取经故事中,分析其结构模式,然后大胆发挥想象,创作一个取经路上的新故事。

04

《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

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创造了一个人、神,仙以及妖魔鬼怪共存的世界。其中着墨最多、且最为典型的自然是唐僧师徒,另外,神、仙、妖也是颇有趣味的重要形象。这里面最重要的“人物”,当然是孙悟空,孙悟空是唯一一个贯串小说始终的人物。一部《西游记》,就是一部孙悟空的英雄史,他的经历具有人生象征意义。孙悟空为花果山仙石孕育出的一个石猴,无父无母,无名无姓,名字是菩提老祖取的。为什么作者要把孙悟空形象设定成一个猴子?这和小说中对他的一个称呼有关,那就是“心猿”,也就是成语“心猿意马”的“心猿”。“心猿”本是佛教用语,指人的内心常常浮躁不安,就像一只猴子一样。孙悟空的成长历程,也就是一颗心从躁动到安稳的变化过程,西天取经,既是孙悟空的事业,也是他修身养性的过程,是对他意志和心性的挑战和升华。所以,孙悟空取经路上最主要的敌人,并不是那些妖魔鬼怪,而是他自己的内心。一开始,这颗心需要带上紧箍咒才能管住,后来,当经历一次次次磨难之后,孙悟空已经能管住自己的心了,紧箍咒也就不知不觉消失了,最后成为了斗战胜佛。从这个角度来看,《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也是一部成长小说。历来对孙悟空形象的解读很多,下面这首歌值得一听:

孙悟空是喜剧性形象,唐僧、猪八戒、沙和尚也是喜剧性形象。

唐僧看上去没本事,可他却是取经队伍中的核心人物。他对佛教有着虔诚的信念,对取经事业有着献身的精神。同时,唐僧身上也有世俗化的特点,他有时候软弱怯懦,有时候是非不分,他是一个带着“缺点”的常人。这样来刻画唐僧,人物形象就更为丰满。

猪八戒原是主管天河的天蓬元帅,因醉酒调戏嫦娥被逐出天界,错投猪胎。曾占云栈洞为妖,自称“猪刚鬣”;因受菩萨戒行,唐僧称其“八戒”。观音菩萨赐法号悟能,取回真经后被封为净坛使者。

相比于孙悟空,猪八戒更接近于普通人,他虽有点小聪明,但不失憨厚,又勤劳能干,有着对物质生活和婚姻生活的本能欲求,给小说增加了滑稽戏谑效果。

沙僧原为卷帘大将,因为失手打破琉璃盏被贬出天界,在流沙河兴风作浪。后赐法号悟净,归入取经队伍,取经后被封为南无金身罗汉。他个性憨厚,忠心耿耿,任劳任怨,谨守本分。在取经路上,沙僧常常做师徒四人关系的润滑剂。

完成以下活动,熟悉《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

1.唐僧师徒四人以及白龙马能够一起西行取经实属不易,这五者都有着自己的前世今生,请据此完成表格。

2.下表按时间顺序梳理出了孙悟空称呼的变化,请依照表格,用一段话概括不同阶段孙悟空的个性:

语言模式:第()回中,孙悟空被称作(),这时候,我从他()的言行中,读出了一个()的孙悟空。

3..辩论会

以“在现代职场中,孙悟空、猪八戒谁更受欢迎?”为辩题,组织一场班级辩论会。

4.在《西游记》中,孙悟空遇到很多妖魔鬼怪。这些妖魔鬼怪来历不同,法力不同,结果也不同,请据此完成表格。

5.取经路上,很多妖怪都是神佛的坐骑,请将下面妖精和他们的主人连线。

白象观音

赛百岁文殊菩萨

独角兕大王南极寿星

青毛狮子怪天上老君

白鹿精普贤菩萨

05

艺术成就与主题思想

作为一部神魔小说,《西游记》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就是以大胆想像、极度夸张,突破神、人、物的界限,创造了一个神异奇幻的境界。《西游记》在艺术表现上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穿插了大量游戏笔墨,使全书充满着喜剧色彩和诙谐气氛,对世间人情进行调侃,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巧妙结合,是古代长篇小说浪漫主义的高峰。自《西游记》问世以来,对它的主题探讨众说纷纭。主要有修心主题说、成长主题说、合作共赢说等几大主题。对于青少年来说,最有价值的思考方向是“成长”。如果你能对以下问题做深入思考,就能从《西游记》中获得成长的教益。

完成以下活动,探讨《西游记》的主题思想

1.作者为什么把孙悟空形象设计成一只猴子?设计成一只豹子、一头狮子不是更有力量吗?这和小说主题有何联系?

2.有人说,如果没有唐僧,孙悟空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一个人去取经就好了。你赞同这种观点吗?

3.在成长的过程中,“紧箍咒”是悟空的成长利器还是惩罚利器?它有什么象征意义?这对即将步入青春期的你有何启发?

4。《西游记》第57回和58回中,出现了两个“孙悟空”,这俩猴王“形容如一,神通无二”,这显然是作者有意为之,那作者安排“真假美猴王”这一情节,到底有何寓意呢?你的心中,偶尔也有另一个“你”吗?你是怎样对待他的?

投稿邮箱-zxsduxie

.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bomw.com/kjscys/1465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