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下关于带状疱疹描述正确的是

A、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HIV)所引起

B、侵犯儿童可引起带状疱疹

C、以弥散性小水疱为特征

D、以沿双侧周围神经分布

E、通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

2、带状疱疹的致病病原微生物是

A、细菌

B、真菌

C、衣原体

D、支原体

E、病毒

3、治疗带状疱疹可采用

A、口服磺胺类药物

B、注射干扰素或转移因子,口服镇痛药物

C、注射链霉素每日0.5g,或异烟肼每日0.1g局部封闭,每日或隔日一次

D、酮康唑:成人剂量为每日一次口服mg,2~4周一个疗程

E、口服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4、治疗带状疱疹,以下应用抗病毒药物剂量正确的是

A、阿昔洛韦口服,每次mg

B、阿昔洛韦口服,每次mg

C、阿昔洛韦口服,每次mg

D、阿昔洛韦口服,每次mg

E、阿昔洛韦口服,每次0mg

5、下面哪项描述为带状疱疹的主要临床表现

A、单侧性皮肤黏膜疱疹,沿神经支分布及剧烈的疼痛

B、成簇小水疱,疱破后行成大片浅表溃疡

C、散在小溃疡,无发疱期

D、口腔黏膜突然发生广泛的糜烂

E、口腔黏膜充血,局部形成糜烂或溃疡

6、单纯疱疹复发的次数与循环抗单纯疱疹病毒抗体水平

A、呈正比

B、成反比

C、无关

D、先成正比后稳定

E、先成反比后稳定

7、以下关于诱发体内潜伏的疱疹病毒活化最佳的一项是

A、紫外线

B、创伤

C、感染

D、妊娠

E、以上全是

8、以下关于口腔单纯疱疹病毒传染方式错误的是

A、呼吸道

B、口腔

C、鼻

D、眼结膜

E、消化道

9、单纯疱疹病毒核衣壳是由

A、个壳微粒组成

B、个壳微粒组成

C、个壳微粒组成

D、个壳微粒组成

E、个壳微粒组成

10、单纯疱疹病毒直径约为

A、50nm

B、nm

C、nm

D、nm

E、nm

11、不适用于口腔单纯性疱疹治疗的药物是

A、阿昔洛韦

B、利巴韦林

C、抗生素

D、干扰素

E、聚肌胞

12、下面哪项不是急性疱疹性口炎与疱疹样口疮的区别

A、好发年龄不同

B、性别差异

C、前者为急性发作、全身反应较重;后者为反复发作、全身反应较轻

D、前者病损表现为成簇小水疱;后者病损表现为散在小溃疡

E、前者病损可伴皮肤损害;后者病损无皮肤损害

13、复发性疱疹性口炎一般复发感染的部位是

A、舌背

B、舌腹面

C、软腭

D、口唇或接近口唇处

E、颊部

14、原发性疱疹性口炎的发病过程在临床上可分为

A、前驱期、水疱期、糜烂期、愈合期

B、前驱期、水疱期、糜烂期、静止期

C、充血期、水疱期、糜烂期、愈合期

D、前驱期、水疱期、静止期、愈合期

E、前驱期、充血水肿期、糜烂期、愈合期

15、下列哪项描述最接近原发性疱疹性口炎的临床表现

A、白色网纹样病变

B、口腔深大溃疡

C、红色增殖样变

D、白色角化

E、较严重的龈口炎

16、原发性疱疹性口炎好发人群是

A、老年人

B、6岁以下儿童

C、青少年

D、更年期妇女

E、40岁左右的中年人

17、不能用于口腔念珠菌病局部治疗的药物是

A、西地碘

B、2%~4%碳酸氢钠

C、制霉菌素、咪康唑

D、肤轻松软膏

E、氯己定漱口液

18、临床上常用的念珠菌实验室检测方法

A、涂片法、培养法、基因诊断

B、涂片法、培养法、组织病理学检查

C、涂片法、培养法、免疫法

D、培养法、活检法、基因诊断

E、涂片法、免疫法、基因诊断

19、对于念珠菌性口炎中慢性肥厚型的高龄患者,为了明确诊断有无异常增生,首选的诊断方法是

A、唾液培养

B、唾液及血清念珠菌抗体测定

C、活体组织检查

D、直接涂片镜检

E、血CEA测定

20、急性红斑型念珠菌型口炎的临床表现是

A、病损区黏膜充血,有散在的色白如雪的柔软小斑点

B、病损区黏膜表现为结节状或颗粒状增生,或为固着紧密的白色角质斑块

C、病损区黏膜呈亮红色水肿,或见斑点状假膜

D、病损区黏膜充血糜烂,舌背乳头成团块萎缩,周围舌苔增厚

E、病损区黏膜出现珠光白色网纹伴充血

21、急性假膜型念珠菌口炎多发于

A、老年人

B、青少年

C、新生婴儿

D、更年期妇女

E、40岁左右的中年人

22、念珠菌性口炎临床上可分为以下几型

A、急性假膜型、急性红斑型、萎缩型

B、慢性肥厚型、急性红斑型、溃疡型

C、急性假膜型、急性红斑型、充血型

D、急性假膜型、急性红斑型、坏死型

E、假(伪)膜型、急性红斑型、慢性红斑型、慢性增殖性念珠菌病

23、口腔念珠菌病按其发病部位的变化分为

A、念珠菌口炎、念珠菌唇炎、义齿性口炎、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

B、正中菱形舌炎、念珠菌性唇炎、义齿性口炎、多灶性念珠菌病、口角炎

C、念珠菌口炎、念珠菌唇炎、念珠菌口角炎、雪口病

D、增殖型念珠菌口炎、念珠菌唇炎、念珠菌口角炎、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

E、念珠菌口炎、念珠菌唇炎、抗生素口炎、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

24、下面哪个因素与白色念珠菌病的毒力无关

A、胞质的组成

B、疏水性

C、黏附力

D、侵袭酶

E、表面抗体

25、人类口腔念珠菌病的主要致病菌是

A、热带念珠菌

B、假热带念珠菌

C、白色念珠菌

D、克柔念珠菌

E、近平滑念珠菌

26、下面哪项是球菌性口炎的治疗方法

A、注射干扰素或转移因子,口服止痛药物

B、口服酮康唑:成人剂量为每日一次口服mg,2~4周一个疗程

C、注射链霉素每日0.5g,或异烟肼每日0.1g局部封闭,每日或隔日一次

D、每6小时1次或0.2%氯已定漱口液含漱1分钟

E、全身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27、下面哪项描述不是球菌性口炎的临床表现

A、口腔黏膜充血,局部形成糜烂或溃疡

B、溃疡或糜烂的表面上覆盖假膜

C、口腔黏膜出现白色网纹样病变

D、患者唾液增多,疼痛明显

E、区域淋巴结肿大压痛

28、球菌性口炎的主要致病菌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双球菌、乳酸链球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淋球菌

C、脑膜炎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

E、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淋球菌

29、手-足-口病管理应纳入

A、甲类传染病管理

B、乙类传染病管理

C、丙类传染病管理

D、丁类传染病管理

E、戊类传染病管理

30、关于手-足-口病(HFMD)发病特点描述有误的是

A、托幼单位是主要流行场所

B、3岁以下幼儿最易患病

C、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

D、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E、隆冬时节最易流行

31、手-足-口病病原体为

A、单一肠道病毒

B、多种肠道病毒

C、单一呼吸道病毒

D、多种呼吸道病毒

E、多种肠道、呼吸道病毒

32、以下关于手-足-口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感染柯萨奇病毒A16或EV71型所引起

B、口腔损害比皮肤重

C、口腔损害广泛分布于唇、颊、舌、腭等处

D、迅速成为溃疡

E、经10~14日后愈合

33、手-足-口病前驱发病部位不包括

A、颊

B、手掌

C、足底

D、肛门

E、唇

34、手-足-口病的致病病毒是

A、柯萨奇病毒A17或EV61

B、柯萨奇病毒A17或EV71

C、柯萨奇病毒A16或EV61

D、柯萨奇病毒A16或EV71

E、柯萨奇病毒A61或EV17

35、以下关于手-足-口病的诊断错误的是

A、夏秋季多见于托幼单位群体发病

B、多为3岁以下幼儿

C、手、足、口部位的突然发疹起疱,皮肤的水疱不破溃

D、以冬春两季多见,以发热及成批出现周身性、向心性分布的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

E、一般全身症状轻,可自愈

36、关于手-足-口病的治疗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用淡盐水或0.1%氯己定液漱口,口服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

B、口服阿昔洛韦5~10mg/(kg.d),每天3次

C、2%~4%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

D、用口炎颗粒、板蓝根颗粒或抗病毒颗粒口服

E、局部用药

答案部分

一、A1

1、

E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所引起的,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为本病的致病病原体,侵犯儿童可引起水痘,在成年人及老年人则引起带状疱疹。

2、

E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

3、

B

免疫调节药物:转移因子口服6mg,每天3次:或粉针剂1支上臂皮下注射1次;胸腺肽肠溶片口服20mg,每天1~3次:西咪替丁口服mg,每天4次:正常人免疫球蛋白[0.6~1.2mg/(kg·d)]肌注,每周2次。止痛:卡马西平每片0.1g,初时每次服半片,逐渐增至每日3次,每次1片,止痛效果明显。但应注意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皮疹及肝肾功能变化等,房室传导阻滞病史及骨髓抑制病史者禁用。

4、

B

抗病毒药物应尽早应用。阿昔洛韦口服,每次mg,每天5次,5天1个疗程;伐昔洛韦0mg,每天2次,10天1个疗程;泛昔洛韦mg,每天2次,5天1个疗程。肾功能减退者需要减量。

5、

A

带状疱疹常伴有神经痛,但多在皮肤黏膜病损完全消退后1个月内消失,少数患者可持续1个月以上,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常见于老年患者,可能存在半年甚至更长。疱疹初起时颜面部皮肤呈不规则或椭圆形红斑,数小时后在红斑上发生水疱,逐渐增多并能合为大疱,严重者可为血疱,有继发感染则为脓疱。数日后,疱浆混浊,逐渐形成结痂,1~2周脱痂,遗留色素沉着,遗留的色素可逐渐消退,一般不留瘢痕,损害不超越中线。老年人的病程常为4~6周,也有超过8周者。

6、

C

单纯疱疹复发的原因还不清楚,对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免疫学研究显示,单纯疱疹复发的次数与循环抗单纯疱疹病毒抗体水平无关,说明该抗体保护作用有限。

7、

E

单纯疱疹病毒携带者当机体遇到激发因素如紫外线、创伤、感染、胃肠功能紊乱、妊娠、劳累、情绪、环境等改变时可使体内潜伏的病毒活化,疱疹复发。

8、

E

口腔单纯疱疹病毒传染方式主要为直接经呼吸道、口腔、鼻、眼结膜、生殖器黏膜或破损皮肤进入人体。

9、

C

单纯疱疹病毒是有包膜的DNA病毒。病毒呈球形,病毒核衣壳为由个壳微粒组成的立体对称20面体,直径约为nm。

10、

C

单纯疱疹病毒是有包膜的DNA病毒。病毒呈球形,病毒核衣壳为由个壳微粒组成的立体对称20面体,直径约为nm。

11、

C

口腔单纯性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SV)引起。治疗上主要选择抗病毒药物以及免疫治疗。病毒感染一般不使用抗生素(细菌)进行治疗。

12、

B

口疮在临床上多见,最常见的是轻型,溃疡为圆形或椭圆形,数目一般较少亦较表浅,故不留瘢痕,若有感染则溃疡扩大且加深,但这种情况少见。重型往往有轻型的病史,多为1~2个大而深的溃疡或同时有1~2个较小的溃疡。病程长,疗效差。疱疹样口疮,溃疡小而数目多,散在分布呈口炎形式。周围黏膜充血,这与疱疹性口炎常难以区别。疱疹性口炎与疱疹样口疮无明显的性别差异。

13、

D

一般复发感染的部位在口唇或接近口唇处,故又称复发性唇疱疹。复发的口唇损害有两个特征:①损害总是以起疱开始,常为多个成簇的疱,单个的疱较少见。②损害复发时,总是在原先发作过的位置,或邻近原先发作过的位置。

14、

A

原发性疱疹性口炎:①前驱期②水疱期③糜烂期④愈合期。

15、

E

最常见的由Ⅰ型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口腔病损,可能表现为一种较严重的龈口炎——急性疱疹性龈口炎。

16、

B

以6岁以下儿童较多见,尤其是6个月至2岁更多,因为多数婴儿出生后,即有对抗单纯疱疹病毒的抗体,这是一种来自母体的被动免疫,4~6个月时自行消失,2岁前不会出现明显的抗体效价。

17、

D

治疗念珠菌病应该用抗真菌药物治疗,肤轻松软膏是激素类药物,故不能用。

18、

B

念珠菌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涂片法、分离培养、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学和基因诊断等。一般来说,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是前三种。

19、

C

活检法:对于慢性或肥厚性损害可进行活检,将组织切片用PAS染色,镜下可见增生的口腔黏膜上皮细胞间有芽生孢子和菌丝。

20、

D

临床表现为黏膜上出现外形弥散的红斑,以舌黏膜多见,严重时舌背黏膜呈鲜红色并有舌乳头萎缩,双颊、上腭及口角也可有红色斑块。黏膜红斑是由于上皮萎缩加上黏膜充血所致,因此,近年来有学者认为该型以红斑型取代以前命名的萎缩型较为合理。若继发于假膜型,则可见假膜。自觉症状为口干、味觉异常、疼痛及烧灼感。

21、

C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人,多见于长期使用激素、HIV感染者、免疫缺陷者、婴幼儿及衰弱者。但以新生儿最多见,发生率为4%,又称新生儿鹅口疮或雪口病。

22、

E

有关念珠菌病的分型方法较多。国际上过去公认Lehner()的经典分型,最新作了修改如下:①假(伪)膜型念珠菌病,可表现为急性或慢性;②急性红斑型(萎缩型)念珠菌病;③慢性红斑型(萎缩型)念珠菌病;④慢性增殖性念珠菌病。临床上相对常见的是前三型。

23、

B

根据发病部位的变化分为正中菱形舌炎、义齿性口炎、多灶性念珠菌病、口角炎和念珠菌性唇炎。

24、

A

白色念珠菌的毒力主要在于侵袭力,其中黏附力和细胞外酶作用较肯定,而菌丝形成、抗吞噬作用等也可能增强其侵袭力。毒力大小与念珠菌对宿主黏膜及树脂塑料表面的黏附力、疏水性、芽管形成的能力、菌落的转化现象、产生蛋白酶和磷酸酶这两种水解酶的能力有关。

25、

C

引起人类念珠菌病的主要是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高里念珠菌,占60%~80%。近年来报道,念珠菌感染菌种存在变迁趋势,引起念珠菌感染中非白色念珠菌增多,且在病灶中可存在多种致病性念珠菌的混合感染。

26、

D

①控制感染:感染程度较严重或伴有全身感染症状者应尽量做细菌学检查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抗菌药物。根据不同的感染类型、病情轻重程度、微生物检查结果、宿主的易感性等情况选择用药方式、用药剂量及疗程。②补充维生素:维生素Bmg、维生素B25mg、维生素Cmg,每日3次。③中药治疗:可选有清热解毒作用的药物,如银翘散、导赤散、清胃散和清瘟败毒饮等。若有口渴思饮、心烦便秘、小便黄少等心脾积热症状,可口服口炎宁颗粒剂,每次1~2包。④局部治疗:聚维酮碘漱口液含漱15秒钟,每6小时1次或0.2%氯已定漱口液含漱1分钟,每6小时1次。西地碘片1.5mg含化,每天4~6次,可具有广谱杀菌收敛作用;溶菌酶片20mg含化,每天4~6次,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地喹氯铵含片0.5mg含化,每天4~6次,有抗菌、收敛、止痛作用。

27、

C

本病可发生于口腔黏膜任何部位,口腔黏膜充血,局部形成糜烂或溃疡。在溃疡或糜烂的表面覆盖着一层灰白色或黄褐色假膜,假膜特点是较厚微突出黏膜表面,致密而光滑。擦去假膜,可见溢血的糜烂面。周围黏膜充血水肿。患者唾液增多,疼痛明显,有炎性口臭。区域淋巴结肿大压痛。有些患者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涂片及细菌培养可明确诊断。血象检查白细胞数增高。

28、

D

主要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口腔黏膜球菌感染往往是几种球菌同时致病,引起口腔黏膜的急性损害。

29、

C

自8年5月2日起,手-足-口病已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

30、

E

托幼单位是手-足-口病(HFMD)的主要流行场所,3岁以下的幼儿是主要罹患者。手-足-口病的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夏秋季最易流行。

31、

B

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该病以手、足和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特征。其病原为多种肠道病毒。

32、

E

手-足-口病:是因感染柯萨奇病毒A16或EV71型所引起的皮肤黏膜病。但口腔损害比皮肤重。前驱症状有发热、困倦与局部淋巴结肿大,然后在口腔黏膜、手掌、足底出现散在水疱、丘疹与斑疹,数量不等。斑疹周围有红晕,无明显压痛,其中央为小水疱,皮肤的水疱数日后干燥结痂。口腔损害广泛分布于唇、颊、舌、腭等处,初起时多小水疱,迅速成为溃疡,经5~10日后愈合。

33、

D

手-足-口病:前驱症状有发热、困倦与局部淋巴结肿大,然后在口腔黏膜、手掌、足底出现散在水疱、丘疹与斑疹,数量不等。口腔损害广泛分布于唇、颊、舌、腭等处。

34、

D

手-足-口病:是因感染柯萨奇病毒A16或EV71型所引起的皮肤黏膜病。

35、

D

手-足-口病的诊断:夏秋季多见于托幼单位群体发病;患者多为3岁以下幼儿;手、足、口部位的突然发疹起疱,皮肤的水疱不破溃;一般全身症状轻,可自愈。而D项内容属于水痘的临床表现,多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

36、

C

手-足-口病的治疗:1.对症治疗   由于手-足-口病的症状较轻,预后良好,主要应注意患儿的休息和护理,给予稀粥、米汤、豆奶及适量冷饮,用淡盐水或0.1%氯己定液漱口,口服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2.抗病毒治疗   口服阿昔洛韦5~10mg/(kg.d),每天3次;或20mg/kg阿昔洛韦加入10%葡萄糖液mL静滴,每天一次。3.中医中药治疗   本病属中医“湿温”、“时疫”等范畴。病因为湿热疫毒,多因内蕴湿热,外受时邪,留于肺、脾、心三经而成。目前临床上可用口炎颗粒、板蓝根颗粒或抗病毒颗粒(见单纯性疱疹相关内容)口服;特别是托幼单位的群体发病情况下用中草药口服,有较好的疗效。4.局部用药 主要治疗口腔溃疡,如各种糊剂及含片。C项碳酸氢钠溶液为口腔念珠菌病的药物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bomw.com/kjscyf/1437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