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温州医院脊柱外科倪励斌吴爱悯盛孙仁王向阳

前言

颈椎后路开门椎管成形术是一种普遍有效的减压方法,已被广泛用于治疗多节段脊髓受压的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和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等疾患。颈椎后路开门椎管成形术的原理是颈椎后方减压后使脊髓向背侧移位,从而使前方得到减压。

既往研究表明术后脊髓减压程度与术前颈椎曲度和前方致压物大小有关。目前预测术后脊髓减压程度主要有以下这些指标:

上述这些指标均存在一定缺陷,其中K线首次将颈椎曲度与致压物相结合,但未将脊髓曲度与致压物结合起来。综上所述,这些指标均未涉及脊髓曲度与致压物的关系,不能定量、准确预测颈椎开门椎管成形术后脊髓的减压程度。

脊髓线(SC线)及其分型

为了克服以上方法的缺点,结合临床应用实践,温州医院脊柱外科王向阳主任团队根据开门术后脊髓漂移原理,提出脊髓线(Spinalcordline,SC线)及其分型,将脊髓曲度与致压物相结合,能有效准确预测术后脊髓减压效果,同时指导椎板减压范围和入路的选择(图1)。

在MRT2像脊髓矢状位上画线,具体方法见图1。根据SC线与前方致压物关系可分为3型:I型为致压物在SC线前方,II型为致压物与SC接触,III型为致压物超过SC线(图2)。

SC线的位置不是一成不变的,所划SC线的位置随着拟定开门节段的变化而变化。如图1,患者存在C4/5节段脊髓压迫,当拟定开门减压节段为C3-C5时,所作的SC线为AB1,致压物超过SC线,分型为III型,预测术后无法获得满意的减压效果;当开门减压节段为C3-C6时,SC线为AB2,分型为II型,预测术后大部分可获得满意的效果;当开门减压节段为C3-C7时,SC线为AB3,致压物在SC线前方,分型为I型,预测术后可获得满意的减压效果。SC医院电脑上的影像系统,在T2像脊髓矢状位上做线。

脊髓线(SC线)及其分型的应用

作用1:预测术后脊髓减压效果。

SC线同时反映颈椎管曲度、脊髓曲度与致压物的关系,根据SC线及其分型能更好地预测颈椎开门椎管成形术后脊髓减压的效果(图3~图8)。

作用2:指导开门节段的选择。

SC线及其分型方法除了能有效预测术后减压效果之外,对开门节段范围的选择也具有指导意义。既往根据减压原则开门节段应上、下各超过受累椎间1个节,但有时候为了脊髓整体向后漂移,减压范围还有扩大,如采用SC线及其分型方法可简单精准地确定减压节段。如致压物均在所划SC线前方(I型),则提示术后减压满意,即确定了手术开门节段范围。

SC线的位置随着拟定开门节段的变化而变化,术前规划时,要选择SC线分型为I型的开门节段范围。如图示9,当拟定开门减压节段为C3~C5时,所作的SC线为AB1,分型为III型,减压节段为C3~C6时,SC线为AB2,分型为II型;当开门减压节段为C3~C7时,SC线为AB3,分型为I型,故选择脊髓线AB3确定的手术节段作为开门范围,预测术后可获得满意的减压效果。

作用3:指导手术入路,确定是否需再行前路手术及其减压节段。

关于手术入路的选择,一些节段受压严重,后路手术无法取得满意的减压效果,而前路风险较大,需要先行后路手术,再行前路手术,根据SC线及其分型,可精准预测是否需再行前路手术及手术减压节段。

对于压迫严重的节段(SC线III型),即使扩大减压范围也无法获得满意的减压效果的,需要对该节段进行前路二次手术,术后可获得满意的减压效果(图10~图11)。

总结:既往的指标预测脊髓漂移均存在一定缺陷,王向阳主任团队提出的SC线及其分型,首次将脊髓曲度与致压物相结合,具有预测颈椎后路开门椎管成形术后脊髓减压的效果,确定开门节段范围及入路的选择这三大作用,有推广应用价值。

脊髓线(SC线)及其分型的三大作用

作用1:预测术后脊髓减压效果。

选择开门节段后,划出SC线,分型为I型开门术后减压满意,II型大部分可获得减压,III型减压不满意。

作用2:指导开门节段范围的选择。

选择开门节段,如致压物均在SC线前方,则提示术后减压可获得满意的效果,即确定了手术开门节段范围。

作用3:指导手术入路,确定是否需再行前路手术及减压的节段。

针对压迫严重,如SC线为III型的节段,提示该节段需要再行前路手术减压。

参考文献

1.王向阳,徐华梓,池永龙,林焱,黄其衫,毛方敏,等脊髓线预测颈椎后路开门术后脊髓减压效果的临床研究.中华外科杂志.;(06):-9.

2.BabaH,UchidaK,MaezawaY,FurusawaN,AzuchiM,ImuraS.Lordoticalignmentandposteriormigrationofthespinalcordfollowingenblocopen-doorlaminoplastyforcervicalmyelopathy:amagneticresonanceimagingstudy.JNeurol.;(9):-32.

3.KawakamiM,TamakiT,AndoM,YamadaH,YoshidaM.Relationshipsbetweensagittalalignmentofthecervicalspineandmorphologyofthespinalcordandclinicalout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bomw.com/kjscyf/1364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