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作者:李振宙,侯树勋

  (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骨科)

随着全内镜设备及技术的不断完善,全内镜下腰椎手术适应证不断扩大,目前对几乎所有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都可以做到充分的减压,可以获得良好的影像学及临床结果。但对于合并腰椎节段性不稳定或盘源性腰痛等需要腰椎融合的疾病,全内镜下手术仍面对较大的挑战。在显微内镜(microendoscopic,MED)或可扩张通道辅助下进行的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invasivetransforaminallumbarinterbodyfusion,MIS-TLIF)经过近20年的发展,逐渐完善,已经成为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金标准。全内镜辅助下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尽管在年就有Leu等报告,但褒贬不一,发展较为缓慢。年,Leu等报道经皮内镜下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33例单节段腰椎疾病患者,采用椎体间打压植骨自体松质骨结合经皮椎弓根系统外固定的方式,经过平均33个月的随访,有30例获得坚实的骨性融合。Yao等于年报道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摘除结合可膨胀融合器B-Twin植入,椎体间融合术治疗43例腰椎退变性椎间盘疾病(degenerativediscdisease,DDD)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融合率72.1%,12~30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后融合率97.7%,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1.0%。但Osman于年报告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他采用椎体间打压植骨自体松质骨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60例,诊断包括DDD、合并椎管狭窄的腰椎节段不稳定及腰椎滑脱症等,尽管获得优良的临床结果,但是6~25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时椎体间融合率仅59.6%。Jacquot等报告采用经皮内镜下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57例,并发症发生率高达36.0%。所以他认为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不推荐在临床开展,除非出现确定性的技术进步。

随着近年来经皮内镜下腰椎手术水平的提高,全内镜辅助下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又得到大家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bomw.com/kjschl/1510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