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非遗9期,小编带您走进福建省,看看福建各地都有哪些带数字的非遗项目。

颈腰椎病中医“三维一体”疗法

“三维一体”是以内服中药为主,辅以手法牵拉、外敷膏药三管齐下的纯中医疗法。鲍修惠医生祖传师承,加上五十年的临床经验,针对椎间盘突出症,独创了纯中医“三维一体”疗法,对椎间盘突出严重或轻微,膨出、突出、滑脱或伴椎管狭窄、骨质增生、以及退行性改变,多在20多天,酸、麻、痹、胀、痛的各类症状,就会逐渐消失,达到康复。

宁德畲族二声部山歌“双音”

畲族二声部山歌“双音”,流传于福建省宁德市的蕉城区八都镇猴盾畲族村及其周边的畲村,畲族“双音”,是畲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畲族山歌中的奇葩,是我国畲族山歌中唯一幸存的畲族二声部山歌歌种,畲族“双音”有别于其它畲族山歌,在于它独特的演唱方式和声部音乐复调性的组合形式。

邵武三角戏

邵武三角戏是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的传统戏剧。因其初始仅由生、旦、丑三个角色并用邵武方言演唱而得名,在邵武民间又称“三脚班”。剧本都是取材于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语言风趣,有时还穿插一些邵武方言,而且大多是喜剧,有的是闹剧,使人看之后宽松舒畅。

政和四平提线木偶戏

已流传数百年的政和四平提线木偶戏,是明代四平腔的遗响,也是明代戏剧四大声腔之一的弋阳腔之余续,多服务于祈祷与还愿等民俗活动,活跃在乡村、民间节庆、庙会等地,为百姓增添乐趣。每年正月,是演出最为密集的时候。一个面积约五平方米的戏台,左文右武,前有说唱者,后有敲锣者,六尺红布一掩,锣鼓声喧,线线连偶,十指绝艺,演尽众生百态、前世今缘。

五夫龙鱼戏

龙鱼戏是一种流行于福建省武夷山市五夫镇的传统民间戏种,来源于庆祝科举考中的龙鱼灯庆祝活动。是一种独特的传统民俗文艺形式。龙鱼是一种龙头鱼身的龙,也称“鱼化龙”。它是民间流传的吉祥物,寓意学子只要一心向学,就可脱胎换骨,从一条普通的鱼变成天之骄子、人中龙凤。

六合门

六合门是十分优秀的少林长拳,动作刚劲有力,舒展大方,招式清楚,变化多端,动静分明,干净利落。其风格要求龙形虎坐、鹿楞豪行、猫穿狗闪、兔滚鹰翻、松子灵、细胸巧、鹞子翻身、跺子脚。刁拿锁扣、连绵软巧。

七境茶制作技艺

七境茶产于福建省罗源县境内,以香高、味爽、色翠、耐泡、回甘隽永,历来饮誉京津,明崇祯年间曾作为贡品。七境茶外形条索紧结弯曲,色泽油绿稍灰、有光泽,爆点明显。内质香气鲜嫩持久,栗香显带花香,汤色嫩绿明亮,滋味浓厚鲜爽,叶底嫩绿软亮。

福州方言八音

福州方言八音是福州方言的注音系统,即古代福州话的拼音。福州方言八音应用古汉语音韵元素,使用‘诂八音’方法注音,所用的注音声母和韵母代表字总数只有四十六个汉字。只要谙熟这四十六个汉字,就能查出每一个汉字的福州方言读音,容易掌握。

荔城沟边九鲤灯舞

九鲤灯舞源于唐代“百戏”,是一种丰富多彩的杂剧和歌舞表演,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九鲤灯舞”以舞弄九种鱼灯而得名。所谓九鲤,并非都是鲤鱼,而是九种不相同的水族:包括龙(蛟)、鳌、鲈、鲡、鲤、鲫、花鱼、金鱼等九种。莆田沟边九鲤就是根据这九种水族的特定外形扎制成九种不同的鱼灯。

喜欢本文的朋友,欢迎您点赞、转发、评论,让更多的人知道。

图文来源:综合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bomw.com/kjsczz/1517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