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滑脱是指腰椎椎体间部分或全部错位的一种疾患,临床上一般称之为滑椎,一般是上位椎体向前滑脱。仅有腰痛的腰椎滑脱病人,多数通过保守治疗的方法,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但是,腰椎滑脱逐渐进展以后会出现腰椎椎管狭窄,压迫腰神经根,出现双下肢放射性的疼痛麻木、间歇性跛行等症状,严重者病人无法行走,则需手术治疗。 病历分享 患者蒋女士,76岁,有“腰椎滑脱”病史十余年。近两个月来出现间歇性跛行,伴有双下肢麻痛,无法久站及久行,极大影响其日常生活。曾多次就诊于外院及诊所,行腰部推拿按摩、小针刀及口服消炎止痛药物等治疗,症状未见明显改善。于年5月22日因症状加剧医院骨科,经骨科主任刘乾雄、黄福川主治医师诊断为“腰4椎体滑脱并椎体失稳症”,有明确的手术指征,行腰椎X线及CT检查:腰4椎体II度滑脱,腰椎退行性改变,骨质疏松性改变。骨科主任刘乾雄副院长耐心细致的向患者家属说明手术的利弊,并举例说明类似病人的成功案例,赢得了患者及家属的理解支持。于年5月26日在麻醉科会诊下行“腰后路L4椎体滑脱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椎板切开减压+L4/5cage融合内固定术”。手术在两个小时内结束,术后患者立即感觉腰部及下肢麻痛症状缓解明显,患者下床行走后,在感觉、时间、步态等都较手术前明显改善,基本上满足了生活要求。 腰椎滑脱的预防 (1)减少腰部过度旋转,蹲起等活动,减少腰部过度负重。这样可减少腰椎小关节的过度劳损、退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退行性腰椎滑脱的发生。 (2)减轻体重,尤其是减少腹部脂肪堆积。体重过重增加了腰椎的负担及劳损,特别是腹部脂肪堆积,增加了腰椎在骶骨上向前滑脱的趋势。 (3)加强腰背肌肉的功能锻炼。腰背肌肉的强劲可增加腰椎的稳定性,拮抗腰椎向前滑脱的趋势。腰背肌肉的锻炼可用下列两种方法。其一是俯卧位,两上肢呈外展状、抬头、抬胸、上肢离开床面,同时双下肢亦伸直向后抬起呈飞燕状。其二是仰卧位,两膝屈曲,双足踩于床面,吸气时挺胸挺腰,使臀部离开床面,呼气复原。 副院长兼骨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刘乾雄 医院副院长兼骨科主任,能成熟开展颈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手术、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切开减压内固定+椎间融合术、四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椎体成形术、关节镜检查治疗术。能熟练掌握射频靶点消融、臭氧注射、椎间孔镜等微创治疗方法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 骨科主治医师 黄福川 医院骨科科室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学历,从事骨科临床工作十余年,现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理事,福建省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委员,海峡南少林手法医学协会委员。医院脊柱外科进修,对脊柱疾病有较深入的研究。在创伤急救、多发骨折的处理、内固定治疗及材料应用、骨关节病的防治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尤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骨质疏松症及椎体压缩性骨折、骨性关节炎、四肢创伤等方面拥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手术技巧。 骨科 中西医结合骨科是医院重点专科。骨科集医疗、教学及科研为一体,以中西医结合为特色,分骨科专业组和骨伤专业组,由专家组成诊疗组为患者提供全程医疗服务。 建院以来,接诊患者8万多例,成功抢救多例严重多发伤及复合伤的危重病人,并取得满意疗效,受到了广大患者及家属的好评。 骨科专业特色 开展四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皮瓣转移术、神经血管损伤修复术、关节融合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人工全髋节置换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颈椎前后路切开减压内固定术、胸腰椎后路切开减压内固定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关节镜检查治疗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和椎体成形术。 成熟开展 ☆腰椎间盘系列微创手术 ☆四肢骨折脱位经皮撬拨复位、经皮内固定、椎体成形术 ☆颈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手术 ☆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切开减压内固定+椎间融合术 ☆四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骨科门诊白癜风咨询网中科与白癜风患者心心相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