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脊柱有24块椎骨,分为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尾椎。其中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幼年时有5块,成年后合为一块骶骨;尾椎幼年时为3~4块,成年后合为一块尾骨。 正常的颈椎、腰椎生理曲度依靠肌肉韧带支撑维持平衡。由于腰椎的椎管内容物增生,引起压迫脊髓马尾神经,医学上称椎管狭窄症,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老年病。 椎管狭窄是怎样产生的? 长期慢性劳损,由于肌肉韧带不平衡的牵拉力,导致椎曲紊乱。结果,椎体之间的椎间盘随移位的椎体突入椎管,而椎体后缘的后纵韧带增厚,椎管的容积减少,再加上长期的椎曲变异,维系椎体的椎板之间黄韧带也增厚,椎管造成“前后夹击”而产生管腔狭窄。 椎管狭窄症的症状 椎管狭窄症最早的症状表现是双下肢步行乏力,步态不稳或步行不远即感腰腿痛,稍坐下休息后,疼痛缓解还可行走,医学上称“间歇性跛行”。 当你发现双下肢发凉、无力、步态不稳、间歇性跛行,或小便频繁、大便无力时,就应注意你的腰曲是否有问题了。如果腰曲加大了,后仰时双下肢有麻痹甚至窜痛感。腰曲变直或弯腰困难,用力弯腰双下肢有麻痹或窜痛感。椎管狭窄仅靠x线片不能明确诊断,必要时需要CT以及核磁共振进行明确诊断。 椎管狭窄如不及早治疗,则可逐渐导致大小便无力或失控,双下肢不能步行,乃至瘫痪,过着坐轮椅的生活。可见,椎管狭窄症是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疾病。 维持正常腰椎的曲度,是预防椎管狭窄症的关键。腰椎管狭窄患者在平时一定要注意功能性的康复锻炼,可以有效预防病人因长期卧床导致的肌肉萎缩。 那么,腰椎管狭窄患者的锻炼方法有哪些呢? 1 飞燕点水式背伸肌锻炼 病人俯卧位,使腹部着床,四肢、头部抬起像飞燕一样,锻炼目的同拱桥式。 2 侧卧位梨状肌舒缩锻炼 病人侧卧于床上,上边的腿抬高,抬腿时应尽量使两腿之间的角度为直角,两腿交替进行。此方法可使下肢的外展肌群和臀部得到锻炼。 3 仰卧位拱桥式背伸肌锻炼 包括三点式、五点式:病人仰卧于床上,双脚掌、双肘部、后枕部着床,小腿与床垂直用力,使身体其他部分离床拱起像拱桥一样。此方法可使脊柱两侧腰背肌得到锻炼。腰背肌发达吃力平衡,可保护脊柱在受力时不挤压椎间盘。 4 直腿抬高锻炼 主要锻炼腘绳肌和股四头肌。病人平卧于床上,双腿交替抬高、放下,反复进行,抬腿时应尽量使下肢与身体成直角。 腰椎管狭窄症的功能锻炼要遵循先慢后快,先小幅度后大幅度,先局部后整体,先轻后重,循序渐进的原则,持之以恒,才能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本文来源:张西峰专家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黄席超 ---------THEEND--------- 赞赏 长按鍖椾含鍝湁娌荤枟鐧界櫆椋庣殑涓撳娌荤枟鐧界櫆椋庢湁浠涔堝亸鏂瑰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