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记者伍仞通讯员胡颖仪、孙冰倩)日前,医院神经外科成功为一位70岁的老伯切除了胸椎椎管内毛细血管瘤。据了解,该肿瘤在国内外文献中仅查到个案报道,极为罕见。 70岁的刘伯平时腿脚还算利落,但某一天突然发现自己两脚脚趾麻木、乏力,走路不稳,一星期后变得越来越严重。 家人起先以为是中风,医院急诊。不过,经过医生检查,刘伯的病因并非中风,而是腰椎椎管内出现了一个肿瘤。“核磁共振检查显示,肿瘤大小为1.1厘米×1.4厘米,由于它的存在,第二、第三节胸椎椎管内的脊髓被压得像纸一样薄。”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神经医学部副主任宁波介绍。 当时,医生们尚不清楚椎管内的肿瘤是什么性质。但该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梁一鸣表示,如果任由椎管内肿瘤继续发展下去,可能会发展到截瘫、大小便失禁,当肿瘤和周围神经、血管粘连得更加紧密,治疗难度就大大增加:“椎管内的神经像草皮,肿瘤就像石头,把压着草皮的石头取掉,草皮有可能可以重新生长,但如果压迫得时间过长,草皮就永久不能恢复了。因此对于椎管内肿瘤,一般是发现一例做一例,要进行限期手术及早切除。” 宁波表示,由于刘伯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房颤,颈动脉硬化,做过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并且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大大增加了出血、血栓脱落等手术并发症的几率,轻者引起肢体瘫痪,重者致命。但经过充分评估,认为刘伯接受手术的收益会大于风险,充分沟通后,家属和刘伯本人都同意了手术。 “人体的椎管又细又长,患者的肿瘤又不大,因此手术要精确地定位病灶。”宁波介绍,在术前、术中,医生用到了不同的定位方法,先是手术前在CT引导下定位,手术中再用到B超定位,“通过术中B超,医生可以清晰地看到肿瘤的轮廓。如果用射击来比喻,这次手术对肿瘤的定位是‘十环’,只需要切掉相关的两个椎体,避免了为了寻找肿瘤而损伤更多的椎体。” 医生在手术中发现,刘伯椎管内的这个肿瘤质地坚韧,淡红色,1.5×1.0×1.0厘米大,外观仿佛一个鲜嫩的小草莓,最终医生用了两个小时将其切除。 切除下的肿瘤组织被送到病理科检验,结果发现是极为罕见的椎管内毛细血管瘤,国内外文献只有个案报道,在广东省内只有20年前报道过一例。“患者的这个毛细血管瘤估计是先天形成的,70年来一直相安无事,随着年龄增长、血流动力学改变等才出现了症状。”梁一鸣说。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bomw.com/kjscby/1630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