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刘大夫,副主任医师,河南中医院,主要从事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侧弯、肩周炎、风湿、类风湿、骨质增生、周围神经损伤等骨伤科常见病及疑难杂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并在脊柱侧弯及小关节紊乱的手法治疗上经验丰富。研究方向:脊柱相关疾病的中医药治疗与康复。

腰椎峡部裂是临床常见病,西医原则上多采用手术治疗,笔者在临床中采用保守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特分享给大家。

患者,女,49岁,主诉腰部酸痛并向左髋部放射,对比她最近的和两年前的片子并进行分析,根据脊柱解剖、人体生理病理和生物力学特点,结合患者日常生活规律及康复目标等诉求,认为该患者可以进行保守治疗。制定治疗计划如下:1.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类中药腰部透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软组织水肿,放松软组织黏连。2.手法治疗舒筋通络,松解黏连,减轻神经根压迫,4月26日按既定治疗方案第一次治疗后,患者明显好转,嘱患者注意事项和锻炼方法,病人反馈刚治完后大概好转50%,但四天后由于抱孩子并长时间步行,腰腿部又出现明显酸痛,但较治疗前减轻,与5月3日第二次治疗,手法同上,针刺以0.3×75mm长针在L4-5和L5S1侧隐窝处深刺,使针感直达小腿,留针30分钟,拔针后酸痛立减,嘱患者佩戴合适腰围,避免腰部背伸位负重。五月10日复诊,腰部酸痛已缓解80%,效不更方,治疗同上。五月17日第四次治疗后,腰腿部酸痛不适已完全消失,为巩固疗效,患者与五月24日和31日继续维持治疗,手法和针刺治疗以补为主,治疗期间患者处前两周抱孩子时间减少外,其他活动如常。

患者治疗效果如此明显,仔细分析患者的椎体移位的特点,结合所采用的治疗方法,能达到如此疗效也是情理之中。现特作以下分析:

病情分析:腰椎峡部裂比较常见,多发于腰5脊椎。腰椎峡部裂是指腰椎椎弓上下关节之间的峡部偶缺损或骨折而失去连接。发病因素与遗传、外伤、疲劳性骨折等有关。

腰椎峡部裂常有腰痛,椎体滑脱后,可能损伤椎间盘,导致椎间盘突出。严重滑脱可能牵拉骶丛神经根,引起坐骨神经痛。还可能继发腰椎管狭窄。绝大多数腰椎峡部裂可以行保守治疗,对于有椎体滑脱的患者西医经常建议手术治疗,但笔者不这么认为,原因如下:

腰5椎体峡部裂发生后,由于椎体前纵韧带较厚,第五腰椎和骶椎既有的特殊角度,所以椎体常向前滑脱,正常情况下,当椎体向前滑脱时,常引起椎管狭窄,椎弓后缘压迫马尾神经后侧,同时椎间孔狭窄压迫神经根,但对于峡部不连接的第五椎体,当椎体向前滑脱时,椎体后侧包括椎弓体一般不会随椎体一起向前移位,这就是说,当椎体向前滑脱时,不会引起椎管前后径和椎间孔狭窄,也就是说,患者的不适并非骨性狭窄引起,而是由于下腰部软组织损伤引起,而针灸结合手法治疗软组织损伤,这是中医的优势之一。这就是笔者临床保守治疗的依据了。

腰椎峡部裂理论上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但因手术创伤比较大,常见的危害,也就是并发症,如出血多、损伤大,需要剥离大范围的肌肉和切除部分骨质,同时还要打上钢钉固定,手术以后腰椎的活动度会明显下降。手术的风险相对也比较高,因为大部分操作都是在神经周围操作,很容易出现误伤神经的情况,严重者可能会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下肢肌肉运动、感觉消失,也就是瘫痪。即便手术成功,也常出现以下后遗症:1.术后下肢有麻木、疼痛,或者麻木、疼痛感加重。2.临近阶段出现退变,出现新的椎间不稳定。3.腰部有僵硬感,活动度减小。

所以,笔者认为,陈旧性损失或先天性腰椎峡部裂,锥体往往会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所以多数情况不必手术,合理正确的保守治疗,会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简介:刘大夫,副主任医师,河南中医院,主要从事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侧弯、肩周炎、风湿、类风湿、骨质增生、周围神经损伤等骨伤科常见病及疑难杂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并在脊柱侧弯及小关节紊乱的手法治疗上经验丰富。研究方向:脊柱相关疾病的中医药治疗与康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bomw.com/kjsczz/1141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