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患者入院前基本情况:

患者女性,56岁,多年前在外院检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平时遇到劳累、受凉等情况,腰痛症状会反复发作。最近一年来,病情逐渐加重,休息、服药、按摩等保守治疗的效果均不理想,而且出现了一侧下肢胀痛、麻木的症状。经过朋友和家人的劝说、推荐,患者来到我院脊柱科就诊,门诊初步检查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收治住院进一步治疗。

二、患者入住脊柱科后治疗经过

住院后,脊柱科杨滔主任详细询问了患者的病情特点和发展变化情况,仔细查体、分析各种影像学检查。杨滔主任指出,患者不仅有明确的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受压,同时存在椎间孔增生狭窄、腰椎节段性退变失稳的情况,如果单纯进行椎间盘的盘内减压或镜下切除,很难充分解除神经受压的现状,且难以避免腰椎稳定性的进一步丢失,这样一来,术后短期内可能有一定疗效,但从长期来看,患者实际获得的疗效很有限,复发的几率也比较大。因此,恰当的选择手术方案,是帮助患者获得康复的前提。

“腰椎融合术”是适合此患者病情特点的手术方式,手术视野显露清楚,更容易对病变部位做充分的处理,对于杨滔主任的团队而言,这也是轻车熟路的选择。但是,考虑到患者比较年轻,日常的家庭生活以及社会活动中,对腰椎功能有更高的需求。从这一方面来说,开放手术相对较大的创伤,尤其是对腰椎两侧肌肉的损伤,会对术后康复产生不利影响。幸运的是,患者术前的腰椎CT显示,病变责任节段的关节突内聚、椎管狭窄并不严重,这就为采取微创的手术方式提供了可能性。

和很多时候一样,当听到医生谈及手术的时候,患者和家属难免会有一些焦虑和紧张的心情,一来是对“开刀”或多或少的畏惧心理,二来是听说过一些手术相关的风险。杨滔主任的团队有一个不成文的工作习惯,在安排手术之前,主管医生会坐在病床旁边,将病情、手术的意义、大致过程等问题,耐心与患者娓娓道来。通过这种促膝谈心,帮助患者进一步了解疾病、手术的相关情况,最大程度的消除不必要的畏惧心理,建立治疗康复的良好心态。

在充分术前评估、准备之后,杨滔主任为患者实施了“微创通道下的腰椎间盘髓核切除、椎间孔成形、椎管减压、椎间融合术(MIS-TLIF)。

术后第1天,患者自觉腿部的胀痛感明显缓解;

术后第4天,患者佩戴胸腰支具尝试坐立、站立,无明显腰腿疼痛发作;

术后1周出院时,可以短时间行走活动,可以完成简单的生活自理。

出院后半个月拆线时,患者佩戴胸腰支具已经可以独立行走。术后1个月、2个月复查随访,影像学显示腰椎的内固定、椎间融合器位置良好,术前的腰腿疼痛症状基本消失。

在随访时,患者家属向医生“告状”说,患者自我感觉良好,经常抢着做家务。在帮助家属劝说患者耐心康复、注意休息的同时,这个小插曲,也从另一个视角进一步肯定了手术带给患者的治疗受益。

近年来随着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情发展,由于神经组织受压的程度逐渐加重,通常会出现顽固的腰腿胀痛、肢体麻木,影响正常的生活、睡眠,甚至可能影响到大小便的功能。对于病情程度较重的患者,射频消融术、椎间孔镜手术很难充分解除神经受压的状况,需要“腰椎融合术”来起到治疗效果。

TLIF是目前常规、主流的腰椎融合术,中文叫“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该手术需要对腰椎进行部分关节突及椎板的切除成型,打开一个可以放置椎间融合器(cage)的窗口,经过这个窗口,可以进行椎间盘切除,神经松解,椎管减压,植入融合器等操作。TLIF手术是开放入路的手术,也是经过数次改良完善后的比较成熟的术式。

MIS-TLIF术后小创口及术后影像

“MIS-TLIF”是TLIF手术进一步发展的结果。MIS是minimallyinvasivesurgery的缩写,意思是微创手术,所以“MIS-TLIF”的含义就是“微创的TLIF”。与TLIF的开放手术方式相比,“MIS-TLIF”通过一个可扩张的通道建立手术的视野和操作空间,椎弓根螺钉的置入也改为经过皮肤的微创方式,整体上很大程度的减少了手术操作对皮肤、皮下组织、椎旁肌肉的损伤,减轻了相关的并发症,也为患者在术后更快的康复创造了有利条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bomw.com/kjsczz/1078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