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出现以下10种情形,他们往往会历经心酸、艰难、坎坷的寻医路。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患者自己才能体会到。因为这10种情形使用常规的手术、中药、针灸、牵引、推拿、正骨等治疗后几乎是毫无好转,医院的医者束手无策,患者痛苦绝望。出现以下这10种情况,几乎任何的治疗都会徒劳无功,也会导致患者在康复路上耗费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1、真假长短腿从图1可以看到,从脚跟处可发现“右腿比左腿长”,但这是因为左边骨盘上移所致,并不是真的右腿比左腿长。我们测量腰胯的骨头到脚跟之间的长度,左右两侧的腿是等长的。所以,图1是“假性的长短腿”,只要通过理筋正脊,则可恢复脊柱和骨盘的平衡,则症状很快可以消失。图2和图1相比较,虽然都是骨盘左高右低,但不同的是,图2是真正的一只腿长,一只腿短了。这也许是先天性的缺陷造成,也许是后天形成。测量腰胯的骨头到脚跟之间的长度,显然左右两侧的腿是不等长的。所以,这种情形,就算你把脊柱和骨盘调正了,但只要患者一走路,两腿对地面产生的受力就会不均等,骨盘和脊柱刚建立的平衡马上又会遭到破坏。图1是假性的长短腿(两腿的长度是相等的),图2是真正的长短腿(两腿的长度是不相等的)。2、高低背 我曾遇到一个患者,具有高低背(也就是腰背部脊柱两侧的高低不一致,呈现一边高一边低的情形),医院、正骨机构、整脊机构,调整了近一年时间都无法把高低背调平。 来我们这里时,患者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说:“老师,我这个背每天都感觉僵紧着非常难受的。找很多医生调理一年多了,又是推拿、扎针、敷药、吃药、整脊,背都被弄肿了就是好不了,好想找一块砖来把它砸平!” 我顺着他发肿的背往下摸,发现他背上双侧的肌张力并无太大差距,但是从他那凌乱的肋骨序列可以推测,他的肋椎关节已经被处理过很多次了。 很多调理师只要一看到高低背,就跟着了魔似地去调整肋椎关节,以为背高低不平,就觉得是双侧肋椎关节失衡了,于是便开始去掰扯胸椎和肋骨,把一侧肋骨压下去了,便认为是出了效果,如果不久后患者高低背还是反弹回来,他们脑子里就开始糊了,就只能又重新开始用最“经典”的“推背按摩”来调理了,而这样的调理的结果只是暂时改变背部双侧肌肉的应力,治标不治本。 这类型的患者背部不仅左右高低不平,而且背部左右的边缘距中心脊柱的距离不相等,手下有支棱感,其说明了该患者存在脊柱的旋移,并且肋骨随着旋移有不同程度的外翘和内缩态势。 很多像这种肋椎关节序列紊乱,往往都伴随着胸肋关节的旋移,要把他旋移的胸骨和肋骨同时转回去,调理才算结束,不然他一站起来,受身体前侧筋骨异常拉力的影响,高低背便又跟着出现了。 这是因为很多患者的紧绷,早已蔓延成错综复杂的筋膜不平衡力学网络!相互之间互相牵制,如果找不到筋膜紧张的来源进行放松,那么即使你做了自以为是关键部位的整脊理筋,也是很快会反弹如初。 随着大量研究陆续解密,人们对于筋骨紧绷、酸痛的认识,已从“筋”(单一肌肉或肌腱)的层次,往上跳跃至“筋膜”的层次。 “肌筋膜”就像“香肠外层的肠衣”紧紧包覆着肌肉群(右图),当这种人体“肠衣”过度紧绷时,会使我们整区肌肉群(香肠)就会变得非常紧绷僵硬!这时肌筋膜(肠衣)没有松掉,这些肌肉群(香肠)是不容易软掉的! 不巧的是这些肌筋膜彼此都是互相串连在一起,形成相当复杂的筋膜网络,这如同身体穿上一件紧身衣一般(左图),当A区的筋膜紧绷时,它可能会借由筋膜网络(紧身衣),拉扯B区的筋膜群,这时我们就会感到肩颈紧绷、僵硬、酸痛! 高低背,其实就是脊柱旋移,尤其是胸椎旋移的反映,这种情况会产生复杂的筋膜紧绷。 高低背不同于一般的脊柱侧弯、骨盘上下歪斜或骨盘前后倾,其往往涉及胸椎与肋骨的旋移、脊柱的旋移、筋膜的错乱无章等难点问题。 3、侧隐窝变窄当我们看到诊断报告上标注有“侧隐窝变窄”时,这类型的腰突患者要注意了:你可能面临比一般腰突症患者要更为艰难的康复,因为这种病症比一般的腰突症要难治。侧隐窝变窄,是指椎体后上缘出现炎症的钙化,从前方向后突入侧隐窝而导致椎间盘狭窄。侧隐窝变窄意味着什么?说明了以下的问题:1、有较长的腰痛及腰腿痛病史。一般至少已经有半年以上;2、炎症不受抑制而钙化,说明之前的伤患及后期的所有治疗均无效;3、腿痛常比椎间盘突出者重;4、曾经因劳累、外伤、体力劳动诱发过腰痛;5、神经性间歇性跛行为进行性,跛行距离自数百步减至数十步,蹲位或坐下休息后缓解;6、沿腰骶部一直到腿部有放射性的痛麻;为什么这类患者如此难康复,这是因为这类患者在康复中要同步解决以下的几个关键问题,难度是极高的:1、陈年性的疾患:如过去没有彻底治愈的陈旧性旧患、腰肌劳损等;2、椎体之间不稳定:椎间盘容易被压缩致间距缩短、脊椎骨前后的韧带松弛等;3、这类患者多数兼有骨质增生或椎管狭窄。往往寒湿与肾虚兼而有之。4、中央型中央型腰间盘突出症大多数发生于L5/S1椎间盘,其他腰椎间盘很少发生此症,这与下列因素有关: 1、第五腰椎间盘后侧的后纵韧带薄弱而狭窄,此处是椎间盘最易突出之处。 2、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常屈伸脊柱或弯腰转身,使腰间盘内的水份和营养成分减少,因此弹性明显下降。由于胶原纤维增多,间盘逐渐变窄,使其周围韧带松弛,椎体间产生过度活动,加上椎间盘生化因素的作业等,成为腰椎间盘从中央突出的内在基础。在此基础上,当腰部受到前屈的扭伤或负重弯腰等影响,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向正后方脱出。 临床表现与诊断: 1、青壮年有腰部扭伤史或积累性损伤史。 2、腰腿痛并有双侧坐骨神经干对称性痛。行走站立时加重,卧床时缓解,时轻时重,但可以骑自行车。 3、腰部僵硬活动受限,走路呈鸭步状态。 4、下腰部棘突两侧有深在性压痛伴放射痛,一般一侧轻一侧重。 5、双侧坐骨神经牵拉实验阳性(即支腿抬高及加强试验阳性),L5—S1神经支对应区的感觉障碍及反射异常。部分有鞍状麻痹及大小便失利。 由于中央型患者相对其他症状来说稍难治一些,如治疗不当比较容易引发症状恶化。 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髓核从椎间盘后方中央突出,髓核和纤维环碎块聚集在后纵韧带下或进入椎管内刺激或压迫马尾神经而引起临床症状者。病程自数年至数天不等,病程长者多有反复腰痛或腰腿痛发作史,最后突然加重而瘫痪,短者多在扭伤或劳累后突然发病,2~3天内即发生马尾神经障碍。患者脊柱常变平或后凸,呈强迫体位、截瘫重者卧床不起。直腿抬高试验虽可双侧皆阳性,但疼痛不如后外侧突出者重。感觉运动障碍涉及两侧下肢及臀部,跟腱反射消失,伴有大小便功能障碍。 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治疗,在早期还没有马尾神经症状出现时,可以通过保守治疗康复。而当出现马尾神经症状并导致大小便功能障碍时,经保守治疗没有见减轻的,应考虑手术处理。 中央型腰间盘突出的情况之所以最难恢复,是因为中央型的腰间盘突出很容易导致腰椎管出现狭窄的情况,从而就会引起椎管内脊髓的压迫。而这种脊髓的压迫,在椎间盘类型中是最严重的,也是最难恢复的。所以一旦出现了明显的椎管内脊髓的受压,出现了双下肢酸麻胀痛以及感觉异常,病人会出现了间歇性破行的情况。 5、腰突合并椎管狭窄有些患者发现自己经常腰腿痛,走路走不远,起初疼痛尚可忍受,但随着时间腰腿牵扯性疼痛会越来越重,甚至寸步难行,以至买个菜、做个饭都受到很大影响。这可能是因为腰椎管狭窄症在作怪!提起椎管狭窄,它有一大怪:骑车能行十里,走路寸步难移!那么为何会出现骑车和步行不同的表现呢,这还是因为他们体位不同,步行时周围结构挤占椎管,而骑车就不会了。那很多人可能就要问了,人体结构那么精密,椎管周围结构为何会挤占椎管内的空间呢?腰椎管狭窄症是引起慢性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之一,4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高。但它并没有像椎间盘突出症那样被人们所认识与重视,且此病的治疗方法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大区别,导致许多患者得不到正确治疗而长期被此病困扰。当继发椎体后缘骨赘增生,后方的关节突关节因承受过多负荷,出现退变增生、黄韧带退化肥厚,部分患者还可出现椎板肥厚。此时,组成椎管的四壁异常增厚,椎管容积急剧减小,最终导致其中的马尾及神经根受到卡压,出现神经压迫症状。其发病机制如同年久失修的自来水管管腔因积垢而变窄。腰椎管狭窄症的典型症状是:久站或较长距离行走后会出现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蹲下或坐下可使症状缓解或者消失,再行走又出现症状,这种症状称之为间歇性跛行。这种间歇性跛行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当腰椎处于伸直位时症状加重,弯腰时缓解。因此患者常常感觉弯腰骑车或者爬坡时正常,但直立行走则困难。有的患者最初能正常行走几百米,但慢慢却发展到走十来步就出现症状。腰椎管狭窄症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间歇性跛行是其最突出的症状,有的腰椎管狭窄患者可能会出现下肢酸痛、乏力的腰椎管狭窄的老年人,又常常被误认为是年老体衰或者骨质疏松所致。腰椎管狭窄症常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发生,腰痛患者往往认为自己是椎间盘突出症,而忽视了椎管狭窄症的存在。如果误以为是“腰突症”,按照腰突症的方法进行推拿、针灸、功能锻炼等保守治疗,不但没有效果,有时反而适得其反。椎管狭窄的康复原理和方法,有一部分和腰突症是相冲突的。所以,当患者两症并存时,如果用治疗腰突症的方法,则有可能加重椎管狭窄;如果用治疗椎管狭窄的方法,则有可能加重腰突症。举个简单例子说明,譬如功能锻炼,一些后仰、后弯的动作往往适合腰突症,但对椎管狭窄却是伤害和加重的。可以说,进退两难。6、肌肉萎缩腰椎间盘突出可导致肌肉萎缩的概率为千分之四,表现为足下垂;症状重,病程长者,多有肌肉萎缩,尤其是小腿部肌肉萎缩更为明显,从外观上看肌肉容积变小,造成下肢肌肉萎缩。肌肉萎缩如治理不当,会进一步演变为肌肉瘫痪。肌肉萎缩的原因主要如下:一、第4腰椎出现病变在“腰椎诊断歌”有这么一段话:假如腰4出现了问题,则有:腰四髂嵴同一面,前后左右都难动,腰四疼痛膝变形,肌肉萎缩单侧重,走路形态罗圈腿,骨桥形成难较正。也就是说,假如出现肌肉萎缩,往往是腰4这块椎骨出现了问题。一旦患者有较为严重的脾虚时,与之相连的筋、肌肉就会出现病变萎缩。二、患肢长期弃之不用由于坐骨神经痛的持续发生,是患者在行走或站立时多以健侧下肢作为支撑点,使病人在行走或站立时就很自然的多以健肢来负重,而患肢由于不敢负重,行走及其他活动明显减少,长时间肌肉得不到锻炼、代谢减慢,自然就会引起失用性的肌肉萎缩。三、腿部粥样动脉硬化一些伴随有粥样动脉硬化的腰突患者,出现肌肉萎缩后,把症根归结于腰突症。实际上腰突症引起肌肉萎缩的概率是很低的,但动脉硬化引起腿部肌肉萎缩的概率却非常高。所以,此时应把治理的重点放在解决动脉硬化上。7、后纵韧带钙化西医的医生常告诉你说,你的腰椎间盘突出是因为衰老退化所造成的。实际上,所谓“退化”的说法是不成立的,因为腰突症本质上是筋缩或筋硬的问题,只要促使筋恢复其该有的柔韧性和长度,症状即可完全消除。但有一种情况是例外的,这种情况可以称为真正的退化。那就是后纵韧带钙化。一、什么是后纵韧带钙化后纵韧带钙化,是后纵韧带发生了钙化的病理改变。从解剖上来说,脊椎有后纵韧带,它是一条柔软的韧带,有稳定脊椎、防止关节错位、限制关节超范围活动的作用。如果发生了钙化,那是由于韧带炎症无法抑制的原因,最后发生了钙化病变。钙化就是局部钙质沉积,从病理上来说,就是非常硬的钙质块,它可以引起两节椎骨活动受限,也可以引起椎管狭窄。从腰突症的成因或结果来说,后纵韧带钙化与腰突症并无直接的关系。但是,后纵韧带钙化是椎体不稳定造成的,形成后又进一步加速椎体不稳定。而这一点事造成腰突症极难康复的关键二、后纵韧带钙化形成原因如果患者的椎体或骨盘不稳定,如脊柱错位严重、骨质增生等,造成几个椎体之间互相挤压移位,压力全部挤压到最底下的那个椎间盘(L5/S1),导致这个椎间盘后面的韧带容易发炎后逐步转为钙化(即变硬)。三、后纵韧带钙化的危害韧带本来是软性、有弹性,就像肌肉的韧带。韧带硬化会带来两大危害:1、后纵韧带钙化后会越来越大,就像石头挤压到椎管上,椎管甚至会慢慢受影响而变窄。(就好像椎管里慢慢积累了泥沙,管径就会越来越窄)2、韧带变硬就没有柔韧性,反过来就更不能稳固腰椎了,那么腰椎间盘就会进一步恶化。四、出现后纵韧带钙化怎么办?要解决后纵韧带钙化,关键要从根源上解决腰椎的稳定性才能消灭这个问题;这就需要多方结合治疗和调理,同时要进行科学的功能锻炼。但是这种症状开始锻炼的时候,韧带受到刺激后,大约会经历一个星期左右的疼痛,往往患者感觉到不适就停止了锻炼,于是,就成为久治不愈的病症。8、过多使用激素针或康复仪器西医的激素治疗法,无论包装成什么名称,包括:封闭针、消炎针、激素针、麻醉针、注射疗法、XX针等。其原理都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麻醉神经,减轻致病因子对机体的损害。但因其疗法给药直接、简单安全、疗效迅速、而且价格低廉,所以很容易迷惑一些患者选择这项疗法。如果是比较好的激素注射,可以维持一两个月以内不会疼痛。可以实现让你在这两个月内有回复正常人的惊喜,但别忘了这只是错觉。如果只注射一两次,问题不大,并且可以利用没有疼痛这个阶段好好锻炼调整脊柱。从这个角度看是有利的。但是,过不了多久你的症状如故,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注射激素后虽然不疼痛了,而炎症并没有完全消失,就好比深林里面灭火,将明火灭了,而在木从中还有外面看不见的火星,我们常常说的暗火,这个火没有熄灭则很快又是一场大火。道理很简单,注射激素并不可能改变严重腰突症的脊柱错位、筋的柔韧性与变硬、肌肉的僵硬、体内的寒湿血瘀等病灶问题。而唯一能消除炎症的方法就是实现气血畅通,筋柔骨正。使用激素注射过多后,注射的地方一两年后会发硬,这个部位有可能永远气血不通,后期彻底治愈将会更难。另外,激素是造成股骨头坏死的最大元凶。除了激素针外,还有一些标榜“疗效显著”的康复仪器也是极为容易蒙蔽患者的。譬如生物电疗。生物电疗理疗,往往打着“人体经络细胞修复仪”的仪器幌子来给患者治病,各理疗店甚至吹嘘能治所有的疼痛,马上见效。患者体验后也的确如此,但结果不言而喻,患者浪费了时间和金钱的同时,身体素质还在下降!生物的器官、组织和细胞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发生的电位和极性变化。它是生命活动过程中的一类物理-化学变化,是正常生理活动的表现,也是生物活组织的一个基本特征。生物电疗法之所以短时间内的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重点原因在于该产品对神经元细胞的影响。目前DDS生物疗法,说白了其实就是通过外部电流干扰,人为的打破了因为刺激或是病变引起的电位,强制性的使电位短时间内恢复了平衡,反复使用之后会导致细胞电位自我调节能力减弱,对于刺激和病变的反馈能力减弱。如果你在没有任何科学治疗的情况下,使用了DDS生物电治疗仪,外部电流干扰,使你短时间内病变部位电位迅速回复正常,你会很快感觉不到疼痛。生物电理疗,虽然开始能很快消除疼痛,但是问题的根源仍在长此以往下去,就像吸毒一样,你会获得你想要的感觉,身体被电疗干扰破坏后,体质会越来越差,后期就越来越难以康复。什么叫治病?立马见效的叫做“激素”,一会见效的叫做“止疼剂”,坚持按周期敷药,慢慢进行调理叫“治病”!大自然一向是从容不迫的,唯有人类时刻想奔跑,老祖宗总结了五个字"欲速则不达",没有神奇的腰突康复方法,只有坚持和实实在在靠自己,你才能感觉到奇迹。希望大家爱自己,爱家人。莫轻易使用快速有效的但将来留给自己终生遗憾的西医疗法。建议大家还是脚踏实地。9、开放手术后遗症西医医学博士刘为民说:西医是经验医学,对很多疾病的诊治是本末倒置的,西医则偏重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注重现象而忽略本质,注重局部而忽略整体。结果往往是局部的症状得到了有效的缓解,而整体的身理状况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转变。西医的腰椎间盘手术不但没有解决根源问题,而且会造成脊柱的平衡进一步破坏,手术的结果往往是出现并发症或后期的复发。如此,患者的病情看似好转,实际上潜伏着、酝酿着越来越大的危机,最终,小病酿成了大病,一种病拖成了多种病。 但是,腰突患者众多,医院却忙不过来。这让人忧虑的现状:西医手术治突成为了主流,国人却还没有意识到西医的手术治突,实质是手术台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患者是被所谓的“专家医生”反复的劝告,或是被一些手术广告所蒙骗的,甚至是被医生吓死而去做手术的。实际上,目前的医疗体制,注定医生考虑经济利益要远远重于顾及患者的幸福。 我们医院或医生,因为确医院和医生,他们也会遵循医生的职业道德而建议患者不要选择手术的。但目前的体制已经导致大多数的医生会告诉你说:“神经根压久了,当然会损伤,会造成大、小便失禁……“等等,结果,吓到患者马上就去手术了。 手术台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对于我们患者来说,是关系生命的一生最珍贵的血肉之脊柱躯体,而对医生来说,他天天都要面对。对他来说,患者不过象个做实验的小白鼠。 腰椎间盘突出即使手术成功,仍然面临着1至5年内复发的风险,手术不成功的就更惨。而一个手术的经济花费和伤害不说,手术失败再去重新选择方案的心理压力都会非常的大,有部分人甚至放弃治疗终生痛苦。对于医生可能仅是一个案例,但对于患者呢?却是一辈子! 健康只有失去才知可贵。 最初的小针刀手术鼓吹是中西医结合,由于小针刀操作具有不稳定性,现在全医院已经废弃不敢再用了,继而是全西医的微创和融合手术。现在我们几乎能看到铺天盖地的微创和融合手术的广告。 尤其是腰椎下钢板融合大手术,这手术比贩毒还暴利(每台手术都是5至10万元);但后果比吸毒危害还大数倍,手术之后就是每天存在瘫痪风险,失去主要劳动能力,终身痛苦的重伤残。 作为普通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当被欺骗把钢板装在腰椎上,才知道是吞噬生命的开始;是对患者身体严重的摧残,对精神上严重打击;是心如蛇蝎的人用作谋财害命最残忍的刑具,能让人真正体会到什么叫生不如死。 本来腰椎是软的,现在用钢板夹住,融合成一个整体,腰不能弯成直人了,剧烈晃动一下,就能疼的卧床几天,穿袜穿裤子都费劲了,不能干重活,不能跑步,如脚底打滑摔倒,撞倒就可能断裂成瘫痪。 突然的重伤残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和无法再锻炼身体,使患者的身体素质直线下降,寿命大大缩短。 西医术前为防止骗局被识破,能顺利完成“谋财害命”,医院做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往往会对患者隐瞒术后恶果问题:1、重伤残;2、丧失运动能力,3、丧失深弯腰能力;4、丧失主要劳动能力;5、长期身体难受和寿命缩短;6、如遇撞击摔倒随时可能瘫痪,7、术后并发症; 上述方面在术前,医院都是隐瞒患者。所以无数的受害者术后发现上当受骗时,因身体致残已无回天之力而欲哭无泪,医院只有含恨的接受与沉默。 10、小针刀失败后小针刀治疗理论是疏通经络疏通挛缩分解粘连。 小针刀治疗腰突症,实质上是一场豪赌!目前小针刀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治愈率不到60%,而剩余40%失败个案,后期将难以再康复。 一、小针刀疗法风险大。 因为扎针刀的时候,经常会扎断一部分神经(可能是主要神经),对身体的经络、血管、肌肉、韧带甚至骨膜都有一定程度的破坏,神经部分断裂需要半年多时间才能长上,神经完全断了就永远好不了了。小针刀仅靠体表定位是远远不够的,解剖书上面不会把所有的大点的神经的位置都标示清楚的,人还有胖瘦等个体差异的,因此扎的时候身体好的地方必然会被针刀所损伤,导致身体修复难度加大。 医院的小针刀都是自制的,针尖大小,型号等国家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医院的相同型号的针刀粗细,针尖大小很可能是不一样的,临床中也没有规定什么部位只能用什么型号的针刀治疗,导致了大夫选择针刀大小的随意性。并且同一个部位有的大夫扎3下,有的大夫扎5下,甚至7下,,针刀大夫的综合能力的高与低,加上针刀型号选择的不规范,加上一次针刀治疗的刀数没有规范,不确定性因素太多。 二、经过小针刀治疗失败的,后期治疗极难康复。 腰椎椎板间隙的内径,各椎所测得的数值则是大不相同,窄者仅数毫米,而宽者可为窄者的数倍。一般来说,椎板间隙为横向椭园形,其横径为10~20mm宽,且形状不整。腰椎椎板间隙的形状和大小,每个人、每个间隙都不一样,它的个体化表现特别突出。 这就对小针刀的技术要求极为精准,即使是名医,一天做几十个,也会有差错率。再著名的小针刀名医,都可能会出现40%的错误率。这意味着将导致40%的操作都会伤及腰椎组织而留下后遗症!而有的小针刀后遗症多达十几年。 实际上小针刀的损害比手术还大!因为它把周围的正常柔韧性的软组织给破坏了!变成了瘢痕组织!把腰椎间盘突出牢固的固化很难再用手法或机器使椎间盘位移!这样,很多病人就失去了物理治疗的机会了。 目前国内也出现了一些小针刀索赔案例,而且“小针刀是伪科学”的争论也吵得沸沸扬扬。医学上力挺小针刀这门医学的也有,要求国家废除的呼声也不少! 但小针刀治疗,还是有接近60%的治愈成功率,但一旦失败,后果极为可怕严重!所以,通过小针刀治愈的,可以说是幸运儿,没有治愈的,可以说是雪上加霜! 以上是最难以治疗康复的10种情形,下面我们再来分析最容易恶化的10种情形:容易恶化的危险情形一般性质的腰椎间盘突出虽然会造成不适,但如无其他特殊性质的辅症,一般不会往纵深层面发展和导致瘫痪。但如遇到以下情形则不能怠慢,应及时治疗。一旦拖延,将会导致症状持续恶化,身体机能整体下降。拖延过久可能造成终身难治,最坏的甚至会导致瘫痪。1、高低背:脊柱两边高低不平,病人其中一侧的肌肉会隆起并僵硬。这是属于筋膜病变而导致的脊柱旋移,发展下去会造成筋膜炎、僵硬如机器人、腰背无力。2、脚趾或脚底麻木:会发展为足下垂,足拇指背伸无力,马尾综合症及肌肉瘫痪。3、马尾神经症状:会导致阴区麻木,二便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并导致瘫痪;4、肌肉萎缩症状:臀部肌肉、腿部的胫前肌、腓骨长短肌、伸拇长肌、伸趾肌、小腿三尖肌等部位的肌肉出现松垮、拍打这些肌肉的响声与其他肌肉的声音不一致时,应高度重视,这些肌肉会较快萎缩,并最终瘫痪;5、高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病变部位发生在L1、L2、L3称为高位,这类型的患者不多,但稍治疗不当,发生瘫痪的比例却高达40%。如果错过了良机,再想恢复就基本无望了。6、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间歇性破行会越来越严重,很快会导致行走障碍。双下肢会渐进性无力、麻木,步态不稳,行走困难。麻木可由下向上发展到大腿及腰骶部,出现束带感后很快会发展为大小便异常,截瘫、四肢瘫或偏瘫等。7、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曲度变直及骨质增生:曲度变直会导致人体重心向前,骨质增生会导致骨关节的稳定性减低。两者结合一起最容易破坏脊柱的功能,会导致身体越来越僵硬和疼痛,走路越来越困难。8、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胸腰筋膜炎:发展成如机器人或僵尸一样出现活动受限、持续性的疼痛、肌肉萎缩;9、腰椎间盘突出合并侧隐窝变窄:这是有较长的腰痛及腰腿痛病史的患者,曾因劳累、外伤或体力劳动诱发过腰痛,前期不重视,没有彻底治愈而演变。会沿腰骶部逐步加强痛麻到腿部,间歇性破行是一种渐进式,要不断休息才能稍缓解。10、腰椎间盘突出中央型:中央型腰突症是较难治疗的一种,多数是由严重的腰肌劳损和累积损伤史演变而成。其腰部往往僵硬活动受限,走路呈鸭步状态。一旦治理不当,很容易出现马尾神经症状,即鞍状麻痹及大小便失利,继而瘫痪。针对以上最难以治疗康复的10种情形及最容易恶化的10种情形,基于长期的研究和实践,云朵康复机构有针对性的康复调理方案,为你守望生命的每一天健康,还你快乐生活!联系●店1:广东开平长沙良园路35号云朵康复机构(即开平市天富健康疗养主题酒店三楼)(营业时间:早上10时至下午6时)●店2:广东开平长沙幕沙路51号二楼君乐养生主题酒店(营业时间:中午12时至晚上12时)●店3:广东开平长沙幕沙路51号颈肩腰修复馆●店4:广东开平天富健康疗养酒店首层;(营业时间:下午1时至晚上11时);欢迎患者咨询、预约(21)。jl 想获取更多原创文章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