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特发性脊柱侧弯板块--李危石教授团队

病例介绍

病例一

12岁女性患者(图1)

发现躯干畸形9年。3岁时发现胸背部畸形,躯干双侧不对称,并逐渐加重。曾支具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无月经来潮。

查体:脊柱明显侧弯,剃刀背畸形,脊柱各向活动无明显受限,无神经系统异常。

曾岩教授针对该病例提出:

1.应诊断为特发性脊柱侧凸还是神经肌肉性脊柱侧凸?

2.应选择何种治疗方式?

3.是否行术前牵引?

4.手术采取何种截骨方式?

5.手术固定和融合节段如何选择?

图1AB:术前全脊柱X线正侧位片显示:上胸弯97°,主胸弯°,胸腰弯49°,后凸角74°;CD:术前全脊柱X线Bending位片显示上胸弯97°→74°,主胸弯°→99°,胸腰弯49°→0°;EF:术前外观照,身高cm;GH:CT和MRI显示椎体形态轻度异常,颈脊髓空洞

朱泽章教授认为:该患者诊断首先考虑早发性脊柱侧弯,病因方面患者核磁显示颈胸段存在脊髓空洞,考虑神经肌肉型可能性大。治疗方面肯定需要进行手术,并且该患者柔韧性较好,可以考虑进行术前头盆牵引获得部分矫形、增加麻醉耐受性以及心肺功能等。手术方面1.近端融合至T2,远端融合至L3;2.进行二级截骨;3.可以考虑使用多棒进行分段矫正。

王征教授认为:1.该患者进行牵引会有一定帮助,但意义不大;2.该患者脊柱有一定活动度,同意一期行T2到L3融合;3.可以进行多节段Ponte截骨。

王冰教授认为:该患者神经源性早发性脊柱侧弯诊断明确。治疗方面:1.可以考虑对该患者进行术前牵引;2.也可以不牵引直接一期融合,融合节段同意T2-L3,远端融合至L2也可以考虑,但是选择L3更加可靠。

杨操教授认为:1.同意一期融合T2-L3,不需要术前牵引。2.Bending相显示近胸弯柔韧性相对主胸弯更差,需要相对进行更彻底的多节段二级截骨,保证近胸弯和主胸弯矫形的平衡。3.双棒进行矫形即可,不需要使用卫星棒。

曾岩教授进一步提供该患者的手术及术后情况(图2)。该患者进行术前头盆牵引20天,上胸弯矫正至57°,主胸弯矫正至60°,胸腰弯矫正至8°。手术行后路T2-L3双棒固定融合及多节段Ponte截骨。

图2AB:头盆牵引20天后全脊柱X线正侧位片显示,上胸弯矫正至57°,主胸弯矫正至60°,胸腰弯矫正至8°。CD:术后全脊柱X线正侧位片显示上胸弯矫正至46°,主胸弯矫正至45°,后凸矫正至17°。EF:术后3个月全脊柱X线正侧位片显示,上胸弯50°,主胸弯44°,后凸20°。EF:术后3个月外观照,身高cm

王林峰教授提问:该患者为什么选择头盆牵引而不选择头环重力牵引?牵引后患者畸形获得明显的矫正,在选择手术策略时是否考虑过远端融合至L2?曾岩教授认为:1.相对于头环重力牵引,头盆牵引对设备要求相对较低,并且牵引力大、牵引力的作用持续稳定、可控性良好,因此对该患者选择头盆牵引;2.该患者牵引后L2仍存在明显的椎体旋转,患者未来月经,脊柱生长潜力较大,如果固定到L2可能有术后出现远端Addingon的可能,因此仍保守固定到L3。

病例二

11岁女性患者(图3、4、5、6)

诊断为马凡综合征侧后凸畸形,剧烈活动后气促。头盆牵引18天后,行T3-L4固定,多节段Ponte截骨。

图3AB:术前全脊柱X线正侧位片显示胸弯°,胸腰弯°,后凸88°。CD:术前全脊柱X线Bending位片显示,主胸弯°,胸腰弯°。EFG:术前外观照,身高cm,四肢形态符合马凡综合征表现

图4术前头盆牵引18天后全脊柱X线正侧位片及外观照

图5术后全脊柱X线正侧位片及外观照

图6术后3个月全脊柱X线正侧位片及外观照,身高cm

病例三

13岁男性患者(图7、8)

诊断为先天性胸椎侧后凸畸形,胸脊髓病,脊髓栓系,双下肢行走不稳。行脊髓栓系松解术后进行头盆牵引19天。行后路矫形固定融合,PSO截骨。

图7AB:术前全脊柱X线正侧位片显示主胸弯°,后凸°。CD:术前全脊柱X线Bending位片显示主胸弯°

图8AB:行头盆牵引术后19天。CD:行后路PSO,侧凸矫形固定融合手术,术后12个月全脊柱X线

病例四

11岁女性患者(图9、10)

诊断为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凸。头盆牵引21天后行Ponte截骨矫形。

图9AB:术前全脊柱X线正侧位片显示主胸弯°,胸腰弯°,后凸84°。CD:术前全脊柱X线Bending位片显示主胸弯°,胸腰弯71°

图10AB:头盆牵引后全脊柱X线片显示主胸弯74°,胸腰弯43°,后凸15°。CD:行Ponte截骨侧凸矫形术后,全脊柱X线片显示主胸弯56°,胸腰弯31°,后凸28°

曾岩教授总结:针对重度脊柱侧凸畸形行短期一期头盆牵引、二期矫形手术可以有效降低截骨级别、减小手术风险、改善术前营养状况和心肺功能以及提高矫形效果,并且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

王冰教授:术前牵引能够改善患者的畸形程度,并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从而降低手术难度。但是由于住院时间、周转率的限制,一般考虑对可以进行术前短期快速牵引的患者进行牵引。

王林峰教授提问:牵引后,进行术中二级截骨时,截骨节段以及固定范围是否有所改变?

曾岩教授认为:在术前牵引减小畸形程度后,对于部分病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截骨节段及固定范围。另外由于牵引后患者柔韧性的增加,甚至可以考虑不进行截骨而直接进行矫形。

王征教授提问:进行头盆牵引后,手术中是否保留牵引?

曾岩教授认为在术中保证牵引不干扰手术操作的前提下,可以术中保留牵引,但后方两枚纵行牵引杆应去除,并松开前方两枚牵引杆,为维持一定的矫形牵引力,可在头尾端挂砝码牵引,但应注意不要过度牵拉脊髓导致神经受损。

杨操教授表示,对于年龄越小的患者,术前牵引效果越好。但是对于年龄较大、复杂的先天性畸形或综合征畸形,牵引效果较为有限。

曾岩教授认为:对于以下患者可以考虑进行术前牵引:1.年纪较轻,畸形较重,术前2-3周短期牵引可获得较好的矫形效果,并降低手术难度;2.呼吸功能较差的成人僵硬畸形,术前牵引虽然不能改善顶椎区域,但是对于顶椎远近端有一定柔韧性的节段的矫形有一定帮助,对于成人患者需要进行较长时间,如2-3个月牵引。

李危石教授认为:对于重度脊柱侧弯进行牵引,尤其是对矫形手术存在一定神经风险者,如神经本身存在发育畸形、脊髓空洞、二分脊髓等情况,行术前牵引可以通过缓慢矫形力施加使脊髓逐步适应矫形位置变化,观察脊髓对脊柱形状变化的耐受情况,降低矫形手术神经并发症的发生。

朱泽章教授表示,改善畸形增加柔韧性只是牵引作用的一个方面。很多成人患者虽然牵引2周后对畸形的矫正帮助不大,但是对肺功能的改善、营养状态的改善有一定帮助。研究发现对于柔韧性类似的患者,进行牵引相比于不进行牵引能提高10%-20%的矫形率。

作者

曾岩--李危石教授团队

编辑

医院团队

来源

骨客行

曾岩教授

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持国家级基金1项,省部级基金2项,院级基金3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2项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畸形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菁英会创始会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脊柱侧凸研究分会委员

中华预防医学会脊柱疾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脊柱畸形学组委员

白求恩公益基金会脊柱畸形筛查与救治项目指导专家

AOSpine会员及讲师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青年编委

专业特长:脊柱畸形,腰椎和颈椎退变性疾病,腰间盘突出症微创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治疗,胸椎管狭窄症

扫码观看专辑

骨科大咖

江湖人称“骨客”

骨客行搭建一个骨客的学术交流平台

让各位大咖在此江湖论剑

共谋学科发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bomw.com/kjscyy/1205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