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缘起 颈椎管狭窄为颈椎管骨性结构之狭窄,脊髓空间受限而致颈椎病:神经失用,脊髓损害和脊髓病。颈椎管狭窄后神经损伤风险增高,X线片之放大效应,限制着有效之拍片筛查。 学界熟知之Torg-Pavlov比,通过椎管与椎体前后径之比,旨在消除放大效应;但特异性低,阳性预测值差,与实际管径不甚相符。 如是,医院Horne等,报道了颈5侧块/管径比作为颈椎管狭窄之新指标[1],脊柱甘露语林,择其精华,呈现给学界同仁和大众。 2研究方法该研究选取年至年间,颈椎平片和CT影像资料齐全的例成人患者 于颈椎侧位、过屈过伸位片上,测量椎板线-侧块距SL,侧块-椎体后缘距LM,椎管前后径(椎板线-椎体距)CD,椎体前后径VB(图1);测量时避免旋转之侧位片,归因于旋转限制了侧块后方皮质之诠释 图1颈椎侧位片参数测量示意图:A.椎板线-侧块距SL;B.侧块-椎体后缘LM;C.椎管前后径CD;D.椎体前后径;E和F:矢状位中线CT所测实际椎管前后径 椎管实际前后径于CT矢状位中线测量:椎体后缘中点至椎板线之最短距 60例患者另行MRI以明确软组织对颈椎管前后径之贡献 以统计分析评估平片参数与CT前后径之相关性 3研究结果该研究共纳入例患者,男/女47例,平均年龄53.5岁;颈椎病重,后纵韧带骨化,侧位片不全者排除在外 平片测得之参数,于颈椎各节段差异不大,椎管前后径C4和C5较小,C6最大(颈4/5、颈5/6为最易狭窄之节段) 绝对值:椎板线-侧块距SL与CT测得实际椎管前后径,显著相关;LM和VB则不然 相对比值:CD/VB(Torg-Pavlov),SL/VB,SL/CD,LM/CD,于各颈椎平面,皆与椎管实际前后径强相关 受试者特征曲线ROC分析表明:LM/CD≥0.,意味着椎管前后径12mm,即椎管狭窄。C5平面LM/CD敏感性83%,特异性74%;其它比值,包括Torg-Pavlov比值,则不能体现颈椎管狭窄之统计意义 LM/CD值不受患者性别影响 LM/CD之测量示意图 4结论和意义本文为学界提供了平片界定颈椎管狭窄之新指标:颈5侧块/椎管前后径比,可判定C3到C6任何平面之颈椎管狭窄 Horne及同事认为,此比值为平片筛查成人颈椎管狭窄之最佳指标,有助于脊柱医师确定是否需要再作进一步影像检查或治疗 5参考文献1:HornePH,LampeLP,NguyenJT,HerzogRJ,AlbertTJ.ANovelRadiographicIndicatorofDevelopmentalCervicalStenosis.JBoneJointSurgAm.Jul20;98(14):-14.doi:10./JBJS.15..PubMedPMID:. 拙字可以寡过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远祸 苟字可以养福静字可以延寿 ——《格言联璧》 ?温馨提示 此文为脊柱甘露语林全国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白癜风哪里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