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早晨,一名63岁的男性患者被推进了手术室,欲行择期“左侧腹股沟疝修补术”。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常规手术,术前却专门针对该患者进行了多科室的会诊。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该患者的病史比较复杂,患有长期的高血压、糖尿病、哮喘、间质性肺炎、支扩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肺功能只有4级,围手术期发生多系统功能障碍的风险非常大,例如心脑血管意外、糖尿病性昏迷、哮喘发作、低氧血症和呼吸功能恢复不全等,稍有不慎,可能给患者带来严重伤害。

为这个患者进行手术存在的主要困难介绍如下:

第一个难点:常规这种手术麻醉方案会采取椎管内麻醉的方法,因为疼痛控制好而且对患者的生理干扰小。实施这种盲探性的有创操作,对麻醉医生的操作技能要求比较高,再加上该患者腰椎(L2-L5)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椎管狭窄和神经根受压,腰椎骨质的正常结构已经丧失,椎间隙模糊不清,并且可以穿刺的部位只有腰1/2这一个节段,这使得椎管内麻醉实施的风险和难度剧增。

第二个难点:如果是采取气管内全麻的方法,对患者的挑战更大。因为气管内插管是一项对气道的侵入性操作,虽然这种麻醉方式能够满足手术需求,但是由于患者已有严重的肺部疾病,可能导致机械性肺损伤、术后肺部感染,甚至发生低氧血症,这对患者本来已经伤痕累累的肺无疑是雪上加霜。另外为对抗插管操作和手术应激,需要复合使用多类大量麻醉药,对长期高血压患者的循环稳定的挑战大,增加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的风险。

针对这个特殊的患者,麻醉科傅国强主任在手术前一天主持了全科讨论,确定了“连续硬膜外复合喉罩全麻”的平衡麻醉方案,并针对围术期可能的并发症制定了一系列预案。

手术当天,袁岚副主任医师凭借多年的经验累积和熟练的操作技术,一针就成功完成了唯一可以穿刺间隙的硬膜外穿刺置管操作,完美解决了镇痛问题,为整个麻醉方案的顺利完成奠定最重要的基石,成为整个麻醉方案的一大亮点。

随后,采用静脉快速诱导后顺利放入喉罩开始全麻。喉罩是一种声门上的呼吸支持模式,对麻醉深度需求低,这样可以减少麻醉药的使用种类和用量,也可以降低肺损伤的程度。在喉罩置入之前,我们创新性地采用无创性声门上下表麻技术,大大降低了围术期哮喘发作的机会。麻醉机辅助呼吸模式采取压力控制型通气(PCV)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这些处理解决了之前担心的第二个难点。

术中持续监测血糖、酮体水平,防治低、高血糖性昏迷的发生;监测血气分析,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的紊乱;采取一系列平喘、化痰、降低支气管平滑肌应激的治疗手段,降低围手术期哮喘发作的机率。手术持续近40分钟,没有紧急气道事件发生。手术结束后采用深麻醉下拔管术,患者没有任何呛咳和烦躁。术后第二天随访患者恢复良好,没有发生呼吸道相关并发症,并且对麻醉效果表示非常满意。

现代麻醉学发展至今,已经成为研究临床麻醉、生命机能调控、重症监测治疗和疼痛诊疗的科学。麻醉医生,作为围术期整体生命功能的管理者,已经不仅仅满足于麻醉期的安全,也在为提高整个围术期患者的安全和术后恢复作出努力。着眼于促进手术患者康复,改善远期预后是麻醉学科未来必然的发展方向。

无影灯下的守护神已经慢慢走出来,麻醉学科在觉醒。









































北京医院哪家治疗白癜风技术好
白颠风早期证状的图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bomw.com/kjscys/117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