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脊柱外科在手术麻醉科毕中先、蒋浩等医护人员的帮助下,医院挂职副院长、科主任李涛主刀,主治医师汪震、吴西发及在读研究生孙健共同完成一例颈椎管巨大哑铃状肿瘤手术,术后患者右侧肢体无力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麻木症状明显缓解。

同时,科室医院脊柱围手术期快速康复ERAS理念,在脊柱外科护士长李倩带领护理人员规范化精心护理和康复指导下,患者术后3天便可下床活动,术后1周能够行走自如。

近年来,科室已累计完成类似颈胸腰段神经源性肿瘤数十例。

患者女性,47岁,因“右侧肢体进行性无力、右上肢放射痛和左侧肢体麻木3月余”入院。查体情况:右手大小鱼际肌、骨间肌萎缩。左上肢尺侧及左侧躯干、左下肢痛温觉减退。右肱二头肌、右肱三头肌肌力IV级,右伸腕、屈腕、屈伸指、骨间肌肌力III级。右手不能握拳。右髂腰肌肌力、股四头肌肌力IV肌、右踝背伸、右踇背伸肌力III级。右膝反射(+++),左膝反射(+)。双Hoffmann征(-),Rossolimo征(-)。双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右Babinskii征(+),左侧(-)。MRI示:C6/7椎管内肿瘤,肿瘤压迫脊髓和右侧神经根,颈段脊髓漂移明显。

Toyama分型(IIIa)

术中发现肿瘤组织自椎管内延伸至椎间孔外侧,位于神经根腹侧

切开硬膜显露,可见神经纤维和脊髓清晰可见,肿瘤组织位于脊髓和神经腹侧,与硬膜组织关系密切,手术完整切除肿瘤需要切除部分硬膜组织,该肿瘤位于神经根和硬膜囊分叉处,硬膜切除后缺损切除修补困难。手术团队精心设计,先充分游离椎间孔区域肿瘤组织,减少肿瘤切除过程中对脊髓的牵拉刺激。肿瘤整块切除后发现囊实性肿瘤,予以修剪硬膜补片,小心精细修补。术后无明显脑脊液漏,切口引流20-30ml。

术后患者下床行走自如

该手术的涵盖了颈椎外科后路手术的全部技术要领:椎管切除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技术、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神经根管减压和松解技术、经后路颈脊髓腹侧减压技术、硬膜修补等,手术技术难度和风险均高于颈椎管狭窄症、脊髓型颈椎病、颈椎骨折、脊髓损伤等。

近年来,医院脊柱外科在科主任李涛的带领下,颈椎手术在科室全面娴熟开展,包括上颈椎手术、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颈椎前路椎体切除/椎间盘切除内固定术、颈椎椎体肿瘤切除重建手术、颈椎管内肿瘤切除手术、颈椎后路椎板切除内固定手术和一期前后路颈椎手术等,规范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和脊髓损伤等创伤疾病、颈椎间盘突出症、颈管狭窄症、后纵韧带骨化症等颈椎退变性疾病,颈椎椎体和椎管内肿瘤以及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

颈椎哑铃形肿瘤约占椎管内肿瘤的15%-38%,多数为良性。发病初期,肿瘤体积较小,难以早期发现,大多数患者当肿瘤生长较大时导致颈髓、神经根和血管的压迫或破坏,出现临床症状才就诊。故多需手术切除治疗时,往往手术难度大,若肿瘤不能完整切除会导致局部复发再手术困难等。

供稿:脊柱外科吴西发

编辑:陈圆

审核:宣传科

●扫描或长按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bomw.com/kjscyf/1141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