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让老年人帮忙带娃吗?#

今日,

楚天都市报官方微博发起了讨论,

截止到17时,话题阅读达到万,

近人参与投票和讨论。

有人不会让老人带

有人觉得没办法自己带,必须让老人带

如今老人成带娃主力,

在小区、公园、商场里,

爹爹婆婆遛娃的场面几乎随处可见。

小区内,带小孩玩耍的多数为老年人楚天都市报记者王永胜摄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显示,

中国现有随迁老人近万人,

占全国2.47亿流动人口的7.2%,

其中专程照顾晚辈的比例高达43%。

随着全面二孩时代的到来,

老人离“松绑”的日子更加遥遥无期。

而长时间

“责任重、风险高”的带娃压力,

让老人们更加不堪重负。

楚天都市报记者连日采访发现,

因年龄原因带来的精力衰退、

与年轻夫妻的育儿观念冲突等,

不少老人正经受着身体

和心理上的“带娃之痛”。

医院、

医院、

医院等了解到,

老年人因照顾孙辈导致出现腱鞘炎、

网球肘、颈椎病、腰椎病

等情况十分常见。

六年带两个外孙

婆婆落得腰腿疼

汉口65岁的曹婆婆,年轻时离婚,她独自把女儿带大,是街坊们眼中的能干人。女儿大学毕业后,留汉工作并成家。

5年前,曹婆婆的女儿生下儿子。由于公婆是外地人,且身体不好,女儿便请曹婆婆帮忙带孩子。女儿、女婿平时工作很忙,曹婆婆包下全家四口人的家务活,做饭、清洁、洗衣、照顾外孙……虽然很累,但曹婆婆觉得自己“被需要”,心里也乐呵。

转眼三年过去,外孙上了幼儿园,曹婆婆还没过几天舒服日子,女儿又意外怀上二胎。小外孙出生后,曹婆婆更忙了。女儿提出请个人来家里做饭,但曹婆婆觉得还是自己动手更放心。

今年以来,她经常出现腰椎和颈椎疼痛,医院,导致病情日益加重,甚至走路都困难。她怕女儿担心,一直隐瞒此事,想着大外孙过完暑假,自己再去做理疗。一个多月前的一天,她起床时发现腿动不了,女儿、女婿赶紧把医院就诊。

该院疼痛科主任冯丹检查发现,曹婆婆因长期劳累和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压迫神经从而引起腰腿疼痛。另外,曹婆婆长期低头做家务,颈椎脊神经后支受到卡压,引起颈肩疼痛。经腰椎微创手术,曹婆婆的疼痛症状明显改善。

楚天都市报记者王永胜摄

孙子孙女患感冒

奶奶自责抑郁了

除了身体受累,不少带娃老人同时感到“压力山大”,有的甚至出现心理障碍。

58岁的赵女士是荆门人,儿子在武汉定居、成家。四年前孙女出生,主要由外婆照顾,赵女士和老伴偶尔来武汉看望。几个月前,赵女士的儿媳生下二胎,而孩子的外婆因心脏病住院手术,赵女士只得来汉帮忙带孙子。她的老伴还没退休,老两口无奈两地分离。

双胞胎,老俩口一人带一个楚天都市报记者王永胜摄

两个月前的一天傍晚,赵女士带孙女出门散步,回来就睡下了,次日一早孙女感冒发烧,小宝也被传染。赵女士的儿媳只能请假带孩子们看病,脸色不太好看,还对赵女士说了一些重话。

赵女士又难过又自责,之后做事更加小心谨慎。渐渐的,本来就因带孩子睡眠不足的她,开始出现入睡困难、早醒、吃东西没胃口、头晕心慌等情况,一个月瘦了十多斤。儿子带她四处就医,没查出什么器质性病变。在医生的建议下,赵女士来到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就诊,被诊断患上了抑郁症。经过一个多月的住院治疗和调整,赵女士的抑郁症状消失,身体不难受了,心情也开朗很多。儿子、儿媳商量后,请了一位保姆,赵女士的工作量减轻,她每天还能跳跳广场舞,精神压力大大缓解。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抑郁症病区主任陈静介绍,她每年都要接诊数十位因带孙辈导致焦虑、抑郁的中老年患者。究其原因,一是有的老人与子女因生活习惯、育儿理念等发生分歧时,容易产生不被理解和尊重的想法;二是有的老人带孩子时精神压力太大,整天提心吊胆,容易陷入持续性应激状态,从而引发情绪问题。

老人成带娃主力

半数痛并快乐着

调查数据显示,国内2岁半以下儿童中,主要由祖辈照顾的比例高达60%至70%,3岁以上占40%。老年人已成带娃的“主力军”。

近一周来,记者在武汉三镇多个小区随机采访了30个有6岁以下孩子的家庭,其中,4个家庭由妈妈全职带娃,3个家庭请了保姆带娃,其他家庭都是老人帮忙带娃,占受访家庭七成以上。

由老人帮忙带娃的23个家庭中,

受访老人都表示,他们因抱娃、做家务等,常感腰椎、颈椎不适;

约五成受访者表示睡眠质量不佳;

约三成受访者表示,除了身体疲惫,他们还时常处于焦虑之中。

其中两位婆婆称,她们与儿女的育儿理念不合,精神压力很大,时常出现头晕、头痛等不适。

楚天都市报记者王永胜摄

那么,

老人们如何看待帮子女带娃一事呢?

老人观点

1、约半数受访老人表示,他们心甘情愿。青山区周婆婆说,带外孙虽然辛苦,但能帮女儿分担压力,还能陪伴外孙成长,她觉得很值得;

2、三成受访者表示,不愿意带娃。硚口区杜婆婆说,自己辛苦了大半辈子,退休后该好好享受生活,不想再围着儿女的小家庭转;

3、两成受访者表示,可带可不带。襄阳的沈婆婆和老伴在当地开个家小店,儿子在汉成家后,说好请丈母娘帮忙带娃。但是,儿子今年有了双胞胎女儿,丈母娘忙不过来,沈婆婆只得前来帮忙。两位老人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上、育儿观念上难免产生摩擦。沈婆婆说,等两个孙女满一百天,她会跟儿子、儿媳商量,由她出钱请个保姆帮忙照顾孩子,她回襄阳继续开店,这样既不耽误做生意,又能避免与亲家的矛盾。

楚天都市报记者王永胜摄“老人带娃”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的家庭育儿现象。老人带伢是一种辛苦付出,儿女们把孩子托付给老人,却也并非零烦恼。记者走访发现,由于两代人的育儿观念、生活方式、人生追求等方面存在差异,老人带娃不仅会激发出不少新矛盾,也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良的影响。老人担当带娃主力孩子成了暴躁小霸王“我儿子才4岁,脾气火爆,还不服人管。”33岁的杨女士认为,原因是老人太宠孩子。儿子出生后,公公婆婆来帮忙,杨女士回去工作。“我和先生经常要加班,一家人能坐在一起吃顿饭一个月可能也就三四次。”两口子这么忙,孩子基本依赖老人照顾。最近一年,杨女士发现儿子脾气越来越大,动不动就大叫大哭,“因为老人对他百依百顺,他闹得动静越大,想要的东西就到手越快。”杨女士认为这毛病要不得,可她一出手管孩子,公公婆婆就阻拦,还为此爆发过争吵,“有时候孩子这边哭,老人那边抹泪,我夹在中间像个坏人。”而杨女士的公公婆婆也很委屈,婆婆说,如今她和老伴也都是六十好几的人了,身体大不如从前。孩子闹腾得太厉害时,他们的应对办法只能是“顺着毛摸”,“媳妇平时都不管孩子的,一管就是吼,孩子吓得直哭,我们很心疼。”如何破解这种困局?解决带娃诸多难题新相处模式开始出现带娃、育儿是难题,三代人相处也是难题,如何破解问题、化解矛盾?不少家庭也开始尝试新的相处模式。38岁的吴女士即将生二宝,作为一家企业的管理人员,工作繁忙的她一点不担心带伢育儿的问题。“从老大起,我就请了保姆做家务,父母只用搭把手照应一下。老人不会太累,孩子也有人照看。”不管多忙多累,卢女士下班后一定接手亲自管孩子,她坦言开始并不容易,“但是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也慢慢摸索出了更好的路径,做好时间安排。”她说,从6年前老大出生开始,家里气氛一直是其乐融融,“我想,也就是多照顾彼此的感受吧,别让老人累着,别怕自己累着,事情就好了一大半。”小君(网名)和老公,则采用了近距离分居法。“我们在一个小区里租了两套房,一套我们自己住,另一套给老人住。”小君说,双方彼此有自己的空间,能减少不必要的矛盾,“白天公公婆婆过来帮我们照顾孩子,我们下班回来自己带孩子,他们就回自己那边,想散步散步,想跳广场舞去跳广场舞。”小君介绍,租两套房花费确实高一些,但省去了很多心烦和麻烦,这4年来家人从来没有发生过争吵,非常和睦。专家观点老人带娃应是“友情客串”父母才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冯桂林指出,隔代抚育在许多家庭中不可避免,其中的利与弊是兼而有之。老年人有充裕的时间、有教子经验、责任心强、与孩子容易沟通等有利条件;不利方面是有的老年人思想保守、方式陈旧、容易对孩子过于迁就等等。“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隔代教养都无法替代亲子教育,必须身体力行。”他认为,很多实例已经证明,父母带大的孩子,更具创新精神,也较少娇溺,这样的早期教育环境,对人的一生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现代社会对孩子的养育方式和标准不断提升。培养一个孩子要从小抓起,但老年人的养护水平和方式很难跟上现代的社会需求,因此年轻父母必须在孩子的心智开发、科学养育上自己承担起责任来。年轻父母要担起责任老人也应有自己的生活大多数的中国老人,受传统观念影响,会主动帮助子女带孩子,哪怕自己的身体状况不那么好,或者牺牲晚年生活的自由,也往往能忍则忍。而如今的年轻父母,都是独生子女,习惯了被照顾,甚至理直气壮地认为,老人为自己带孩子就是理所应当,而事实上带孩子从来就不是老人的责任,老人带孩子,是情分,不是本分,父母才是孩子的法定监护人。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心理治疗师、副主任医师张红建议,老年人要有自己的空间,比如参加社区的活动、上上老年大学,找到健康的爱好和活动,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老年人有权利享受自己的晚年,要主动给自己“松绑”。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冯桂林认为,如今年轻父母们开始意识到隔代辅养的弊端,愿意努力去着手改变现状,这是非常好的趋势,养育孩子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代价,但相对孩子可以适应时代要求,顺利成长成才,这些代价终将值得,“曾经在很多家庭中,年轻父母强调赚钱养家。但事实上,赚钱养家与培养孩子之间需要做出平衡,而不是一味为了赚钱而牺牲对孩子的养育时间。”外公外婆带娃家庭更加和谐记者采访发现,奶奶的“带娃之痛”普遍比外婆的更加严重,越来越多家庭选择请外婆带娃。两年前,武昌南湖的孙婆婆到宜昌的儿子家带孙子,因育儿观念不同,常和儿媳闹矛盾。比如:冬天她怕孙子冻着,总要给孙子多穿衣服,可儿媳说孩子的体温比大人高,不能穿太多,不然容易捂出病;孙婆婆爱用自己的碗筷给孙子喂饭,儿媳却说要用单独的碗筷,两人为此还大吵了一架。最后,儿子只得请丈母娘帮忙孩子,让孙婆婆返回武汉。高级心理咨询师、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万其容表示,这种情况,根本原因是沟通出了问题,并不是说外婆比奶奶更会带孩子。当宝妈们跟自己的父母因生活、育儿等问题产生矛盾时,能更简单、直接地交流,从而避免家庭矛盾扩大;而奶奶带娃时,一旦婆媳之间产生分歧且长期沟通不畅,负面情绪累积,容易造成矛盾升级,最后闹得全家不愉快。医院高级心理咨询师、湖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会长肖劲松教授介绍,调查发现,相比爷爷奶奶带孩子的家庭,由外公外婆带孩子的家庭总体上更加和谐。医院高级心理咨询师、湖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会长肖劲松教授指出在现阶段的现实条件下,无论以何种方式带娃,处理好三代人的关系都至关重要。年轻父母多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bomw.com/kjscby/1231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