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仙踪》 腰腿痛是常见病与多发病,占日常骨科门诊量的1/3以上。据统计,一半以上的成年人现在或曾经被此病困扰。 生活中,有这样一类腰腿痛患者:他们一般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常先有慢性腰痛史,有的病史可达十余年,继而出现一侧或双下肢酸胀、麻痛及无力。症状轻重常与体位有关:直立、伸腰时加重;弯腰、下蹲时减轻。患者常常行走数十米或数百米后,出现下肢酸胀、麻木及无力加重,须蹲坐休息,待上述症状缓解后,方可继续行走。但行走不远,又出现类似腰腿痛症状,病情持续加重,终致步态不稳、无法行走。严重者还伴有小便困难、大便秘结。 另外一个现象是,骑自行车时,这类患者的腰腿痛会“感觉好很多”。部分患者能骑车几公里而无任何症状,所以他们常借助手推车、自行车或电瓶车代替步行。 这些患者往往以为自己是一般的腰腿痛或腰椎间盘突出症,或是人体衰老的自然结果,医院诊治。随着症状加重,不得不去骨科检查,结果发现这并非普通的腰腿痛或腰椎间盘突出症,而是腰椎管狭窄症。 年久失修,“水管”变窄腰椎管狭窄症是引起慢性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之一,4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发病率高。但它并没有像椎间盘突出症那样被人们所认识与重视,且此病的治疗方法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大区别,导致许多患者得不到正确治疗而长期被此病困扰。 腰椎由前方的椎体和后方的椎弓两部分构成。椎体后缘与椎弓围成的椎管容纳硬膜囊、马尾及神经根。在正常情况下,腰椎管的容积明显比硬膜囊及神经根的体积大,有足够的缓冲余地,使脊髓神经在人体休息及活动时不受任何压迫,保证了中枢神经系统的安全。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椎间盘首先发生退变,椎间隙高度下降,异常活动增加,继发椎体后缘骨赘增生。后方的关节突关节因承受过多负荷,出现退变增生、黄韧带退化肥厚,部分患者还可出现椎板肥厚。组成椎管的四壁异常增厚,椎管容积急剧减小,最终导致其中的马尾及神经根受到卡压,出现神经压迫症状。其发病机制如同年久失修的自来水管管腔因积垢而变窄。
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什么骑车时腰痛会减轻呢?因为骑车时患者的腰部保持自然弯曲位,腰椎管略有扩大,马尾及神经根受到的卡压减轻,所以腰痛也减轻了。“骑车能行十里,走路寸步难移”是此病的一个显著特点。同理,体位变化(如弯腰等)也可减轻神经压迫,使疼痛暂时缓解。 另外,如果患者腰椎管狭窄最严重的部位位于侧方,主要卡压的是神经根,则表现为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类似的坐骨神经痛症状,但其疼痛程度往往比单纯的椎间盘突出症更严重、更顽固,也更难治疗。 勿随意做腰部推拿腰椎管狭窄症常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发生,腰痛患者往往认为自己是椎间盘突出症,而忽视了椎管狭窄症的存在。 腰椎间盘突出症由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压迫或刺激神经根引起,卧床休息及牵引等非手术方法,尤其是椎管内注射激素等,可以使神经根的充血和炎症迅速消退,常能取得满意疗效。 而腰椎管狭窄症是椎管的骨纤维性狭窄,任何非手术方法都无法使已经狭窄的椎管扩大,因此保守治疗常常难以奏效。如果误以为是“腰突症”,长期依赖于吃药、或到不正规的私人诊所,进行不正确的推拿、针灸、椎管封闭等保守治疗,不但没有效果,有时反而适得其反。 切记:推拿、医院的康复医学科,找专科医师诊治。 病情严重需要手术已有腰椎马尾及神经根持续压迫且病情严重的患者,手术治疗是唯一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术的目的是解除压迫马尾及神经根的因素,包括摘除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切除肥厚的黄韧带及增生的关节突关节、扩大椎管腔、重新恢复椎管的通畅,使马尾及神经根得到彻底减压。 目前,医学科学技术发展很快,脊柱手术器械不断更新。医院已分出脊柱外科专业,构建了专职的脊柱外科医师队伍,学科的专业化程度明显提高。这种更细的分工使医生对脊柱、脊髓的解剖和手术操作技术的掌握都非常熟练,手术的安全程度及疗效较以前已大为提高。只要全身情况允许,绝大多数中老年患者手术后的恢复都相当理想。 医院开展的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椎管狭窄等骨性狭窄,取得很好的效果。欢迎咨询!咨询电话-。 椎间孔镜治疗技术 椎间孔镜为脊柱内窥镜的一种,是一个配备有灯光的管子,它从患者身体侧方或者侧后方进入椎间孔,在安全工作三角区实施手术,在椎间盘纤维环之外做手术,在内窥镜直视下可以清楚的看到突出的髓核、神经根、硬膜囊和增生的骨组织。 然后使用各类抓钳摘除突出组织、镜下去除骨质、射频电极修复破损纤维环。真正地实现了摘除---修复---抗炎三位一体的脊柱疾病治疗黄金标准。 该技术目前不仅治疗椎间盘突出,还大量适用于各类骨性狭窄、老年性退变的治疗。 一、治疗原理 椎间孔镜通过在椎间孔安全三角区、椎间盘纤维环之外,彻底清除突出或脱垂的髓核和增生的骨质,来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消除神经压迫造成的疼痛。在彻底摘除突出或脱垂髓核的同时,清除骨质增生、治疗椎管狭窄、使用射频技术修补破损的纤维环等。 入路示意图1 入路示意图2 二、适应人群 1.持续或反复发作的(神经)根性疼痛; 2.(神经)根性疼痛重于腰痛; 3.经严格保守治疗无效。包括运用甾体或非甾体消炎止痛药、理疗、作业或条件训练程序,建议至少保守治疗4-6周,但如果出现神经症状进行性加重,则需要立即手术; 4.没有药物滥用及心理疾病史; 5.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弯腰困难。 三、技术优势 1.微创 手术切口仅7mm(毫米),通过侧方入路到达病变部位,避免传统后路手术对椎管和神经的干扰,不咬除椎板,不破坏椎旁肌肉和韧带,对脊柱稳定性无影响,防止术后节段性不稳定和椎体滑脱。 2.直接 直接切除突出间盘,手术减压明确,同时可以保护纤维环及后纵韧带的完整,从而减少术后椎间盘突出复发率。 3.适应症广 能处理大部分椎间盘突出,部分椎管狭窄、椎间孔狭窄等病变。窥镜下使用特殊的射频电极,可行纤维环成型和窦椎神经分支阻断,治疗椎间盘源性疼痛。 4.并发症低,创伤小 形成血栓和感染的几率低,神经损伤风险极低,术后不会在后方重要结构处留下瘢痕,造成椎管和神经粘连。 5.安全性高 仅需局部麻醉,术中能与患者互动,减少神经和血管损伤,基本不出血,手术视野清晰,大大降低误操作的风险。 6.康复快 术后次日既可下地活动,平均3—6周恢复正常工作和体育锻炼。 7.复发率低 已经发表的国际文献报告获成功率超过90%,早期复发率低于5%。在开放性手术复发的患者当中,成功率超过84%。 8.患者舒适度极高 术后立即缓解疼痛,大小便自理,护理简单,皮肤切口仅7mm(毫米),符合美学观点。 四、小结 微创椎间孔镜是治疗脊柱疾患最微创、最安全、最经济的技术;局部麻醉下,通过椎间孔入路等手术途径,将小尺寸内窥镜直接放置到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部位,在电视屏幕监视下,用特殊的器械摘除突出组织,并处理相关骨性、韧带狭窄。 特点:局部麻醉、7毫米皮肤切口即可完成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效果好,3-5天可出院。 适应症:各种类型椎间盘突出、部分椎管狭窄、钙化等骨性病变。 央视《朗读者》完整版 第一期 编审:杨润彪 版面设计:杨润彪史静 编辑整理:史静 总期数:第期 查号台:门诊导诊: 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