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范太兵专家团队,在全国率先采取介入手术方式在肺动脉远端狭窄处植入可扩张支架,成功为一名5岁患儿治愈外周性肺动脉狭窄。 患儿小星星来自新密市,医院诊断为严重先天性心脏病。医院科研与学科建设部主任、河南省儿童心脏主任范太兵接诊后,发现孩子患有主动脉瓣上狭窄、外周肺动脉狭窄、重度肺动脉高压、三尖瓣中度关闭不全。心导管检查结果显示,患儿存在多发外周性肺动脉狭窄,狭窄远端的肺动脉压力仅为15mmHg,狭窄近端的肺动脉压力高达80mmHg。 小星星得的病叫Williams综合征,正是这种相对罕见的先天性多发外周性肺动脉狭窄,才导致她近端的肺动脉压居高不下。严重的外周肺动脉狭窄,已经导致右心室后负荷增加,右心室肥厚、增大,收缩功能明显降低,随时都可能出现生命危险,必须尽快解决狭窄的问题。 小星星肺动脉狭窄位于外周,且呈现多发性狭窄,外科手术难度极大。经过讨论,范太兵决定采取介入手术在肺动脉远端狭窄处植入可扩张支架,不仅可解决目前的肺动脉狭窄,而且随着年龄增长根据需要可再行扩张。可扩张肺动脉支架治疗外周性肺动脉狭窄,在国内还是空白,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 为能更加精准的实施手术,专家团队术前借助3D打印技术进行模拟,并指导手术。术后患儿的肺动脉压力由80mmHg降为50mmHg,达到手术预期目标,手术最终获得成功。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肺动脉血管也会增粗,将来只需要把原来的支架再扩张即可继续发挥作用。 术后复查时的星星,走起路来蹦蹦跳跳,与术前蔫蔫的状态判若两人。 据范太兵介绍,“肺动脉支架植入”是通过在肺动脉狭窄部位植入支架的一种新兴的微创技术,它能有效改善肺动脉狭窄,而且支架可以反复扩张,能够避免因生长发育导致的再次狭窄,是先心病介入领域新开展的治疗方法。“把可扩张肺动脉支架运用到治疗外周性肺动脉狭窄的领域,不仅拓宽了可扩张肺动脉支架的适用范围,更重要的是能挽救不少孩子的生命。”范太兵说。 统筹:刘旸 责编:张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bomw.com/kjsczz/1349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