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指导专家 医院骨伤二科副主任田雅峰 如何防治腰椎间盘突出 ■什么是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而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症,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从解剖与病理角度看,腰椎退行性病变包括以下内容: 腰椎间盘纤维环的退变、椎间盘髓核的退变、软骨终板的退变、腰椎体的退行性变、腰椎小关节的退行性变、黄韧带的退行性变、其他韧带的退变、骨赘形成(或者称为骨质增生、骨刺)、椎管的退行性变(退行性椎管狭窄)。 ■分型 退变型早期改变,一般不会与突出型相混,问题较多的是膨出、膨隆的含义及治疗。椎间盘膨出(bulging)是指椎间盘退变高度降低,外周纤维环匀称超出椎体终板边缘的正常生理限度。 突出型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突出椎管,仅有后纵韧带或一层纤维膜覆盖,表面呈菜花状。这种类型的突出常需手术治疗。 脱出型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突出椎管,无后纵韧带及纤维膜覆盖。 游离型纤维环破裂,间盘碎块脱入椎管内,或者完全游离。这种类型的间盘突出,首选手术治疗。 ■临床表现及诊断 1、一般体征 腰椎侧凸是一种为减轻疼痛的姿势性代偿畸形。视髓核突出的部位与神经根之间的关系不同而表现为脊柱弯向健侧或弯向患侧。如髓核突出的部位位于脊神经根内侧,因脊柱向患侧弯曲可使脊神经根的张力减低,所以腰椎弯向患侧;反之,如突出物位于脊神经根外侧,则腰椎多向健侧弯曲。 腰部活动受限大部分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腰部活动受限,急性期尤为明显,其中以前屈受限最明显,因为前屈位时可进一步促使髓核向后移位,并增加对受压神经根的牵拉。 压痛、叩痛及骶棘肌痉挛压痛及叩痛的部位基本上与病变的椎间隙相一致,80%-90%的病例呈阳性。叩痛以棘突处为明显,系叩击振动病变部所致。压痛点主要位于椎旁1cm处,可出现沿坐骨神经放射痛。约1/3患者有腰部骶棘肌痉挛。 2、特殊体征 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患者仰卧,伸膝,被动抬高患肢。正常人神经根有4mm滑动度,下肢抬高到60-70°始感腘窝不适。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神经根受压或粘连使滑动度减少或消失,抬高在60°以内即可出现坐骨神经痛,称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在阳性病人中,缓慢降低患肢高度,待放射痛消失,这时再被动屈曲患侧踝关节,再次诱发放射痛称为加强试验阳性。有时因髓核较大,抬高健侧下肢也可牵拉硬脊膜诱发患侧坐骨神经产生放射痛。 股神经牵拉试验患者取俯卧位,患肢膝关节完全伸直。检查者将伸直的下肢高抬,使髋关节处于过伸位,当过伸到一定程度出现大腿前方股神经分布区域疼痛时,则为阳性。此项试验主要用于检查腰2-3和腰3-4椎间盘突出的患者。 3、神经系统表现 感觉障碍视受累脊神经根的部位不同而出现该神经支配区感觉异常。阳性率达80%以上。早期多表现为皮肤感觉过敏,渐而出现麻木、刺痛及感觉减退。因受累神经根以单节单侧为多,故感觉障碍范围较小;但如果马尾神经受累(中央型及中央旁型者),则感觉障碍范围较广泛。 肌力下降70%-75%患者出现肌力下降,腰5神经根受累时,踝及趾背伸力下降,骶1神经根受累时,趾及足跖屈力下降。 反射改变亦为本病易发生的典型体征之一。腰4神经根受累时,可出现膝跳反射障碍,早期表现为活跃,之后迅速变为反射减退,腰5神经根受损时对反射多无影响。骶1神经根受累时则跟腱反射障碍。反射改变对受累神经的定位意义较大。 ■治疗 1、绝对卧床休息 初次发作时,应严格卧床休息,强调大、小便均不应下床或坐起,这样才能有比较好的效果。卧床休息3周后可以佩戴腰围保护下起床活动,3个月内不做弯腰持物动作。此方法简单有效,但较难坚持。缓解后,应加强腰背肌锻炼,以减少复发的几率。 2、中医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学的腰痛、痹证范畴,多由肝肾亏损,筋骨不健,加之长期受寒凉潮湿,或长期慢性劳损,外力损伤所致气血瘀滞,经脉阻滞而导致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病机是老年病人肝肾亏损,加之劳累日久,筋脉失养,不荣则痛;感受风寒外邪,气滞血瘀,日久痹阻经络,经络不通,不通则痛。治疗宜补益肝肾,活血化瘀,祛风散寒除痹。因此,气滞血瘀证宜用伸筋草、透骨草、川椒、细辛、羌活、白芷等温经散寒;红花、当归、川芎等中药活血化瘀。诸药合用,共奏温经通络、祛风散寒、活血化瘀之功效。 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自我锻炼疗法 ◎急性期 ①卧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应睡硬板床,仰卧时膝微屈,腘窝下垫一小枕头,全身放松,腰部自然落在床上。侧卧时屈膝屈髋,一侧上肢自然放在枕头上。 ②下床:从卧位改为俯卧位,双上肢用力撑起,腰部伸展,身体重心慢慢移向床边,一侧下肢先着地,然后另一侧下肢再移下,手扶庆头站起。 ③坐位:坐位腰部挺直,椅子要有较硬的靠背。椅子腿高度与病人膝到足的高度相等。坐位时,膝部略高于髋部,若椅面太高,可在足下垫一踏板。 ④起座:从座位上站起时,一侧下肢从椅子侧面移向后方,腰部挺直,调整好重心后起立。 ◎恢复期 恢复期做自我锻炼,使腰背部肌力增强,一可增加腰椎活动度,二可增加腰脊柱的稳定性。 ①仰卧抬起骨盆: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和背部作支点,抬起骨盆,然后慢慢落下,反复20次。该动作能矫正下骨盆前倾,增加腰椎曲度。 ②抱膝触胸:仰卧位双膝屈曲,手抱膝使其尽量靠近胸部,但注意不要将背部弓起离开床面。 ③侧卧位抬腿:侧卧位上侧腿可伸直,下侧膝微屈,上侧腿侧抬起,然后慢慢放下,反复数十次。 ④爬行与膝触肘,双膝及上肢撑起俯卧:腰部放松慢慢下沉,重复10次后,一侧下肢伸直,屈膝使其尽量触及同侧肘关节,重复15次。 ⑤直腿抬高:仰卧位将双手压在臀下,慢慢抬起双下肢,膝关节可微屈,然后放下,重复15次。 ⑥压腿:坐在床面上,一膝微屈,另一下肢伸直,躯干前倾压向伸直的下肢,然后交换成另一下肢。此动作也可在站位进行,下肢放在前面的椅背上。 ⑦膝仰卧起坐:仰卧位,双膝屈曲,收腹使躯干抬起,双手触膝。 ■预防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退行性变基础上积累伤所致,积累伤又会加重椎间盘的退变,因此预防的重点在于减少积累伤。平时要有良好的坐姿,睡眠时的床不宜太软。长期伏案工作者需要注意桌、椅高度,定期改变姿势。职业工作中需要常弯腰动作者,应定时伸腰、挺胸活动,并使用宽的腰带。应加强腰背肌训练,增加脊柱的内在稳定性,长期使用腰围者,尤其需要注意腰背肌锻炼,以防止失用性肌肉萎缩带来不良后果。如需弯腰取物,最好采用屈髋、屈膝下蹲方式,减少对腰椎间盘后方的压力。 LINK 医疗体操应对“腰突” ●“背飞”练习 ●仰卧,双腿屈曲,双脚平放床上,腰部用力使身体离开床面。尽量弓起身体,保持平衡。保持30秒为1次。10次/组,2-3组/日。 ●俯卧床上,手背后,双腿并拢,腰部用力,使头及腿同时远离床面。于最用力位置保持至力竭为1次,5-10次/组,2-3组/日。此练习主要锻炼腰背肌肌力。 ●屈腿仰卧起坐 ●仰卧位,双腿屈髋屈膝,双脚平踩于床面,上身抬起,使肩胛骨离开床面。上身抬起不可过高,以免增加腰椎负荷。保持至力竭为一次,间歇5秒。5-10次/组,2-3组/日。此练习主要锻炼腹直肌和腹外斜肌。 北京有哪些白癜风专科医院北京有哪些白癜风专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