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痛被正名了。来源:医学界作者:一条锦鲤 近日,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对已经应用了40年的疼痛定义进行修改。 修改后的疼痛定义为:与实际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或类似的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感体验。而40年前的定义为:与实际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感觉、情感体验或描述。 仅从字面理解,新定义最大的变化是,增加“与组织损伤类似的情感体验”。它强调,组织损伤确实会导致疼痛,但无组织损伤的区域也可以感受到神经性疼痛,且躯体感觉神经损伤会直接导致神经性疼痛。 在对疼痛定义进行修改之余,IASP还解释了疼痛(Pain)的词源,并对该定义做出6项注释扩展,分别为: 1.疼痛是受到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因素不同程度影响的个人体验; 2.疼痛与伤害感受不同,不能仅凭感觉神经元的活动来推断疼痛; 3.人们可以通过生活经验感知疼痛; 4.对于疼痛的主诉应该被尊重; 5.虽然疼痛通常是一种保护性感受,但它可能对功能、社会和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6.以语言描述疼痛仅仅是表达这种感受的众多方式之一,不表达不代表人类或动物不存在疼痛感受。 云里雾里,IASP到底想说明啥? 举例来讲:神经根压迫所致的疼痛并不一定表现在神经压迫处,而可以表现为向健康区域的放射性疼痛,如坐骨神经压迫所致的腿脚放射性疼痛。再比如,肢体缺失的患者常常会感受到缺失肢体疼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幻痛。 还有临床案例指出:在慢性疼痛中,疼痛和组织异常状态是不完全对应的。比如因膝关节炎诉疼痛的患者,其自述疼痛的位置和影像学结构异常处可能不匹配。 综上,可以明确的是,IASP本次修改定义,相较之前的组织损伤,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