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17日,医院骨二科成功实施了我院首例“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减压成形术”,该技术填补了我市骨科领域的一项空白。标志医院骨科技术的又一次飞跃。

患者男性48岁,以“摔伤致颈部疼痛,四肢麻木、无力7天”之主诉由外院转入。患者既往有颈椎病史。7天前不慎摔伤颈部,医院就诊,诊断为:颈脊髓损伤并不完全性截瘫,颈1一7后纵韧带骨化椎管狭窄。经牵引等保守治疗7天未见明显好转!托熟人慕名找医院骨二科贾玉龙主任咨询,仔细询问病情后建议手术治疗,于4月10日转来我院。查体:双侧上臂三角肌以下感觉减退,双上臂三角肌以下肌力0级,前臂伸屈腕、握力约0级。双下肢各肌群肌力2级。患者入院后贾玉龙主任带领杨坤、于乐副主任医师、王功志主治医师进行了仔细检查后,诊断为:颈脊髓损伤并不完全性截瘫,颈1一7后纵韧带骨化椎管狭窄。该疾病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脊髓损伤,易造成死亡或残疾。骨科主任贾玉龙组织骨二科进行了病例讨论,讨论认为目前最佳治疗方案为手术治疗,手术最佳方案为颈3-6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减压成形术。

经过ICU护士精心的护理及ICU医师的积极术前准备,患者没有手术禁忌。向医教科研部党部长及辛平年递交了书面申请,经过专家讨论认为骨二科具备开展此技术的技术力量及设备条件,但一定要注意手术风险,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及应急预案,并向患者家属详细交代病情及手术风险。于4月17日以贾玉龙主任为首的骨二科团队成功为该患者进行了颈3-6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麻醉科黄滨主治医师、放射科员国军技师、手术室护士积极配合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患者清醒后自觉四肢麻木减轻,四肢肌力有所好转。现术后5天患者病情稳定,ICU赵红艳主任介绍患者情绪平稳,双上臂肌力已恢复1级,双下肢肌力已达3级。患者及家属对手术效果非常满意,对患者继续恢复充满信心。患者也由术前的绝望转为充满信心。

据贾玉龙主任介绍颈椎椎板成形术于20世纪70年代作为椎板切除术的一种替代方式得以发展,用于防止椎板切除术后脊柱失稳和后凸畸形,现这一技术已被普遍用于治疗颈椎管狭窄症、后纵韧带骨化症、前路减压不良症状未缓解等疾病,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已得到广泛认可。近年来出现了多种改良的单开门术式,目的均为避免固定物对关节囊及周围软组织的干扰,以改善术后轴性症状;增强开门椎板固定的可靠性,防止再关门现象,提高手术疗效。为此而设计的Centerpiece微型钛板行颈椎椎板成形术可有效保持椎管扩大,避免开门椎板再关门,能牢固维持颈椎后方结构稳定,且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临床疗效优良。此手术是通过减少椎板压力,并对椎管进行成形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使手术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保持颈椎原有活动功能,减少长期卧床带来的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压疮、泌尿系感染等。实施此类手术既能减少患者损伤程度,使患者尽早恢复生理功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bomw.com/kjscyy/1150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