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运动神经元病、全身营养障碍、废用、内分泌异常而引起的肌肉变性、肌肉结构异常,遗传、中毒、代谢异常、感染、变态反应等多种原因均可引起肌无力、肌肉萎缩等都属于肌病。中医学认为,现代医学的多发性神经炎、脊髓空洞症、肌萎缩、肌无力、侧索硬化、运动神经元病、周期性麻痹、肌营养不良症、癔病性瘫痪和表现为软瘫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后遗症等,均属于"痿证"的范围。"痿证"是肢体筋脉弛缓软弱废用的病证,是指筋骨痿软,肌肉瘦削,皮肤麻木,手足不用的一类疾患。临床上以两足痿软、不能随意运动者较多见,故有"痿辟"之称。

  痿证发生的原因颇多,如阴血虚则濡养不足;阳气虚则温煦不充;湿痰着滞、瘀血停留阻遏气机,妨碍血运,皆能导致筋骨、肌肉、皮肤失养,发为痿证。然临床常见的痿证,以肺胃津伤,肝肾亏损,湿热浸淫三个类型为多。

  1.热邪燔灼,肺胃伤津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热耗肺津,进而伤及胃津,高热退后,肺胃之津液不复;或病后余邪未清,阴津继受亏损,或温病高烧,持续不退,伤津耗血,肺不布津,两脉失养,阳明不调,宗筋驰纵,而发生痿证。《医宗金鉴》说:"无痿皆由肺热生,阳明无病不能成。"就是此病病因病理的简要概括。

  2.肝肾亏损,筋骨失养 体虚久病,精血耗伤,或梦遗耗精,日久不愈等,导致肝肾亏损。肝藏血,主筋,为罢极之体;肾藏精,主骨,为作强之官;肝肾既亏,精血俱损,不能灌溉筋骨,而阴虚生内热,复能灼液伤津,致成痿证。张景岳所谓"败伤元气者亦有之",即是指此而言。

  3.湿热浸淫,气血阻滞 冒雨涉水,久居湿地,湿邪入侵,渐积不去,遏而生热;或饮食不节,嗜食膏粱,脾运无权,滋生内湿,郁久化热,湿热浸淫,阻滞气血,筋骨失养,因而成痿。《素问.生气通天论》说:"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驰长,软短为拘,驰长为痿。"这就是说湿热是导致痿证的一个重要原因。

  运动神经元病的护理方法   痿症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不用,引起肌肉萎缩或瘫痪的一种病证。其病虚多实少,热多寒少。病位在筋脉肌肉,主要与肺胃肝肾关系密切,病机关键为肺燥、脾虚、湿热、阴亏互为因果,筋脉肌肉失于濡养。治疗上以"治痿独取阳明"及痿病不可妄用风药为基本原则。临床辨证有肺热津伤、湿热浸淫、脾胃亏虚、肝肾亏损之不同,分别治之。本病预后,若起病急者,部分病例可治愈,若起病缓慢,治疗效果亦差。运动神经元疾病属祖国医学"痿证"的范畴。目前肌病常用的护理方法即运动疗法有以下几种:

  (1)医疗体操:是根据需要选择动作、作用部位和运动量,具有针对性强、适应面广的优点,是运动疗法的主要方面。

  ()作业疗法:又称劳动治疗。指利用适当的生产劳动作来锻炼身体,为病人将来重返工作岗位作准备,常用的方法有编织、手工、木工、金工、园艺等。

  (3)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疾病严重时,病人的日常生活必需活动,如衣、食、住、行、个人卫生等都有困难。为了保存和重新获得这些基本动作和技巧,就需要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4)耐力运动:指步行、慢跑、爬坡、骑自行车、游泳、跳绳等,以锻炼病人耐力的运动。

  (5)太极拳、八段锦、练功疗法:是传统的运动疗法,具有"调身"、"调息"、"调心"相结合的特点,是使身体运动、呼吸运动和集中思维的锻炼有机地结合,起到调整和增强身体功能的作用,适宜于慢性疾病的长期锻炼。

  (6)生物反馈疗法:是利用仪器设备把锻炼时的某些生理活动信息放大,让病人听到或看到这些信息。这样做可以引导病员向有利的方向努力,从而提高锻炼效果。

病案举例

患者,女,59岁。-07-15初诊。主诉:双上肢无力伴言语不能1年余。现病史: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言语不能,饮水呛咳,双上肢无力,于某院就诊,诊断为运动神经元病。给予营养神经等药治疗,效不佳,遂来我处。

现症见:言语不能,饮水呛咳,双上肢无力伴肌肉萎缩,双下肢发凉,痰多,咯不出,胸肌力4级,肌张力低,四肢腱反射亢进,Hoffmann(+),Babinski(+),浅深感觉正常。

肌电图提示:广泛神经元性损害。

西医诊断:运动神经元病。中医诊断:痿证,证属脾肾阳虚型。

治以温补脾肾,化痰开窍。

处方:黄芪30g,茯苓0g,白术15g,制附子6g,巴戟天1g,肉桂5g,山茱萸1g,熟地黄0g,菟丝子15g,麦冬0g,石菖蒲15g,远志1g,白芥子10g,僵蚕10g,陈皮1g,杏仁1g,川芎15g。30剂,水煎服,日1剂。服后,自觉双下肢发凉、上肢无力、痰多症状较前好转,纳食增加,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沉细。上方加桔梗1g、薄荷10g,30剂,水煎服。

三诊时患者症状继续好转,舌质淡红、苔白,脉沉细。上方加钩藤0g续服,病情稳定。

讨论

运动神经元病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疑难杂症,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对于本病的治疗,着重发挥中医优势,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下,提出“温补脾肾以固本,调和诸脏”的治则,应用温而不燥、补而不滞的益肾补脾之品,以固先天后天之本。因气能生血,血可化精,精能生髓,使脾健肾充,故注重培补气血,应用党参、黄芪、白术、当归之品以补气养血,健运脾胃。本病起病缓慢,病情迁延,久病易虚、易瘀,脾肾气虚则脾失健运,生湿聚痰,痰瘀互结,阻滞气机,应用泽泻、白术、薏苡仁、石菖蒲等以健脾化痰祛湿;应用赤芍、川芎、红花等以活血化瘀;应用水蛭、全虫、僵蚕等以搜筋通络。由于病情较重,易致患者情志障碍,在临证处方中,常酌加疏肝解郁之品,积极与患者沟通,鼓励其树立信心,坚持治疗,适当配合肢体功能锻炼,促进疾病的好转。

王世龙医师介绍

王世龙,男,汉族,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中医主治医师,从医0余年,通过中医经典理论及多年临床经验的积累,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治疗理念,在不断的摸索和探究中对神经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运动系统疾病中的一些疑难杂症的治疗取得了一些成效。

主要擅长运动神经元病、重症肌无力、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以萎证为辩证要点;帕金森综合征、特发性震颤、眼球震颤、老年性震颤、酒精性震颤等以痉证为辩证要点;白塞氏综合征。扁平苔藓、视神经脊髓炎等自身免疫异常导致以正气不足为辩证要点;脑血管意外、耳鸣、脑鸣小脑萎缩性共济失调等神经系统以功能失用或肢体废用为辩证要点的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临证诊治中,善调脾胃以滋养气血,疏肝以利经络,益肾调精以养髓复脑,在对中医病因病机临床运用和总结中,逐步总结认识到"五脏虚致痿",并重视痰、湿、瘀、风在发病过程中的作用,重脾胃气的调节护卫,恪守中医补土派的治病原则。总结出的五龙荣肌汤,五龙震颤汤,五龙通络汤等方剂在临床得到灵活广泛的运用。临证善用虫药、藤药、补益药,五脏辩证为基础,运用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准则。在临床上为众多的患者提供了优质的诊疗服务。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bomw.com/kjschl/1241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