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居家学习,不少家长发现孩子坐在桌前总是东倒西歪,很难挺直腰杆。

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脊柱侧弯患病人数超过万,且每年以30万人递增。继肥胖、近视之后,脊柱侧弯已成为危害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的第三大疾病。

难题

脊柱侧弯有隐匿性影响生理心理健康

“跟你说多少次了!站的时候把背挺起来,坐的时候别趴到桌上。”每当看到儿子“站没站相、坐没坐相”,刘女士就着急上火,“也不知道提醒了多少回,就是不管用。”

如果不是偶然间看到儿子弯腰时背上鼓个包,刘女士不会意识到问题远比想象中严重,“他平时都穿宽松衣服,我们没看出来,也没听他说过有什么不舒服,医院才知道是脊柱侧弯。”

在门诊中,医院脊柱外科副主任医师肖斌见过太多这样的情况。“医学上,通常会把脊柱侧弯分为结构性侧弯和非结构性侧弯,结构性侧弯就是指骨性结构发生了变化,脊柱在冠状面出现了弯曲,常伴有椎体旋转,分为先天性、特发性、神经肌肉性和综合征性侧弯。”肖斌谈到,特发性脊柱侧弯在青少年群体中所占比重较大。“儿童青少年有两个生长高峰期,一个是出生后到5岁,另一个是青春期,特发性脊柱侧弯大多出现在青春期前后。”

相比起较早出现畸形的先天性脊柱侧弯和继发于其他疾病的两类脊柱侧弯来说,特发性脊柱侧弯向来更具隐匿性,早期因为没有明显症状,不易被察觉。

“从统计来看,小度数的特发性脊柱侧弯男女比例差别不大,但在大度数的侧弯中,女孩要明显多于男孩。”据肖斌介绍,特发性脊柱侧弯通常发病原因不明,与非结构性侧弯不是一回事。“非结构性侧弯更多是姿势不良引起的体态异常,比如趴着写作业、跷二郎腿造成脊柱弯曲异常,本身并不伴有骨性结构的改变,也可以理解为‘假侧弯’,通过主动或者被动的调整,脊柱还能回到中线。”

在肖斌看来,青少年脊柱侧弯改变的不仅是外观,还会产生一系列生理影响,例如容易出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腰椎退变引发的疾病,严重的甚至可能影响心肺功能和消化功能。此外,还可能导致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

筛查

前屈试验便于自查发现问题及时就医

事实上,青少年脊柱侧弯并非无迹可寻,掌握一些自查方法,有助于及早发现“苗头”。

“家长可以让孩子站直,从后面看头和脖子的位置正不正,肩膀是不是平,两侧腰线是不是对称,骨盆是不是等高,再从侧面看后背的肩胛骨是不是等高。”肖斌说,还有一种非常重要且有效的自查方法是进行前屈试验,“跟立位体前屈的动作很相似,可以让孩子双腿伸直,躯干前屈90度,双手自然下垂,指向脚尖。家长从后面看孩子的后背左右两侧高度是不是一样。如果不等高,医院检查。”

近年来,青少年脊柱侧弯逐渐引起各方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bomw.com/kjsczz/1535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