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斌 新中医诊疗体系讲师团成员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新中医分会常委 曾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国从事中医疑难杂症的临床治疗工作10余年。师承国医大师贺普仁、李寿山老师,疑难杂症名家杨春厚老师,是当今刺骨术创始人王自平老师得意弟子。临床精于祖传奇招;摸骨点穴断病,区分良恶病理;一指禅推经法。善于运用传统的外治与内治相结合,微通、温通、强通等整体治疗。 运用"大针调形,小针调气"原理,应用毫针(五行六气三元针)和各种中医针法、罐法、手法、药法等,主要治疗头颈肩腰腿痛、腰间盘突出症及术后后遗症、强直性脊柱炎、骨痛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肺气肿、甲状腺病症、痛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中风后遗症、顽固性头痛、面瘫、耳聋耳鸣、癫痫、各种浮肿、帕金森病、老年痴呆症等退变性病变及免疫力低下等疑难杂症。 中医“杂合以治”对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管狭窄 (继发性)症根除治疗的探讨 医院刘斌 摘要:笔者在十几年的医疗临床实践中,运用“杂合以治”中医治疗理念,以“大针调形,小针调气”,以针刀、刺骨针、拨针、椎间盘针、埋线、火针、刺血加拔重罐、钩针、内服中药外敷膏药等多种传统中医治疗手段,为十三例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管狭窄(继发性)症患者治疗,全部治愈。 关键词:杂合以治;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管狭窄(继发性)症;拨针;腰间盘针;重罐 中医“杂合以治”的思想来源于《内经·异法方宜论》:“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笔者认为,不同地域、人体体质、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的人产生了不同的易发疾病,单纯的一种治疗方法不能解决所有临床问题,综合多种治疗手段,正确选择相适应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疗效将显著提高。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1.1病因 (1)风寒湿及火毒侵袭气血痹阻不通,加速腰椎组织退变性改变。 (2)生物力学改变,导致筋出槽骨错缝,肌肉等软组织黏连,气血运行障碍。 1.1.2病理 (1)纤维环退变性改变:产生网状和玻璃样变性,失去韧性。 (2)椎间盘退变:纤维环呈弥漫性,向后突出,椎间狭变小,椎板向后重叠,黄韧带产生褶皱。 (3)组织结构变性:细胞排列减少,髓大小发生变化,软骨终板退变,软骨囊性变及细胞坏死。 (4)椎间盘病理改变:渐渐失去水分,缺乏营养而萎缩。 (5)关节突退变性增生:内聚倾向中线,椎管中矢径缩小,管内马尾神经受长压,关节间隙变窄。 1.1.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 (1)多发生于30-50岁青壮年,多有反复腰痛发作史。 (2)腰痛伴坐骨神经痛。 (3)下肢麻木或皮肤感觉减退。 (4)脊柱侧弯多突向健侧。 (5)压痛伴发射性痛。 (6)患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7)反射和感觉改变,可发生运动功能和感觉障碍。 1.1.4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表现 (1)中央型椎管狭窄:多数病人有长期下腰背、臀部及大腿后侧疼痛史。间歇性跛行,有的出现马鞍区感觉缺失,括约肌功能障碍。 (2)神经根管型:发病年龄比腰间盘突出要大,腰部背伸可诱发症状加重。 (3)混合型:指中央椎管和神经根管均狭窄,既有间歇性跛行,又有神经根痛症状,此型多见年龄较大病人,有长期慢性腰腿痛病史。 1.1.5影像诊断 X线片显示 CT显示 椎体退变性增生,骨质疏松,关节突增生肥大,后纵韧带钙化。 中央管和侧隐窝狭小,黄韧带肥厚,一侧或双侧神经根受压。 腰椎侧弯,患侧间隙较宽。 腰椎生理前凸减小或消失,甚至向后凸,突出椎间盘前窄后宽,椎间隙变窄。 1.1.6纳入标准 以病因、病理影像诊断及临床表现特征,作为诊断标准。 1.1.7排除标准 排除腰椎管狭窄(原发性)病症、腰间盘突出伴腰椎管狭窄手术后病症患者。 1.2治疗方法 1.2.1诊疗思路 吐故纳新,在“通”上下功夫,“杂合以治”,清除体内各循环系统上的障碍,通经络,调气血,激发体内各种干细胞活性,提高自愈力;松解变性及受压迫的软组织,调整生物力学平衡状态;刺骨磨骨加强刺激信息量,加快自体调控速度,变慢治为快治;手法、热传导等的采用,舒筋活络,筋骨并治,内外同治;采用长效刺激机制,增强生命活力连续性;祛除因风寒湿及火毒造成的气血痹阻,以求阴阳平衡,达到水火既济状态。 1.2.2治疗体位 侧卧位,腹部垫枕头。 1.2.3体表定位 触诊检查后紧张。硬结变硬或条索处,或阳性反应点及肌肉起止点。患椎骨的关节突关节,椎间孔。臀部及沿神经移行部位,软组织变性部位。腰椎关节突关节。 1.2.4治疗操作 针刀:棘突及软组织损伤点松解治疗。 刺骨针:透刺关节突关节,棘突及骶骨等。 拨针:对脊部、臀部、下肢部位进行磨骨,挑筋及筋膜通透松解。(见图1) 椎间盘针:主要松解腰椎内口外口及回纳突出的间盘。(见图2) 埋线:沿神经走向,经络穴位埋设。 针整体调制。 火针沿神经走向,经络走向及病灶点点刺。 刺血加拔重罐,损伤及疼痛部位施术。(见图3) 钩针:筋膜层脊突间黄韧带及关节突关节进行刺、钩、割、磨。 内服中药外敷膏药,物理与化学疗法结合。 手法、热疗、牵引等配合治疗。 强调自身进行功能锻炼,饮食合理调配。 图1拨针治疗椎管狭窄症 图2腰间盘针治疗椎管狭窄症 图3重罐疗法排除风寒湿火毒 1.2.5注意事项 用针刀松解,中病即止。整体治疗。椎间盘针操作要轻巧。牢记各种针具使用的禁忌症。注意医患沟通。视病情注意其他方面因素。 1.3观察指标 腰椎椎体结构。在全部疗程结束后,通过影像学复查对比腰椎椎体结构改变情况。 腰椎功能。在一年时间之后,对患者进行功能障碍指数的电话回访。提问内容主要包括疼痛程度、日常活动自理能力、提物、行走、坐、站立、睡眠、社会活动、旅行等。 1.4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腰椎椎体结构显示自然曲度基本恢复,临床症状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恢复日常活动自理能力,并能正常参与社会活动。 1.5病案 姓名:韦大力(AlexanderVitali) 性别:男 年龄:52岁 国籍:哈萨克斯坦共和国 就诊时间:年8月6日初诊 主述:年冬天,抬重物损伤腰部,逐年加重,现身体向左侧偏歪,右侧腰隐痛,走路时间长点,大腿从坐骨处沿后侧向小腿后外侧,胀痛至外踝处,跛行,也不能久坐。年1月查出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管狭窄症,建议手术治疗,因惧怕,拒绝手术,至今病情加重,前来求中医治疗。 查体:腰部背伸右腿症状明显加重,腰部疼痛加重,右侧直腿能抬高30度,降低右腿15度时疼痛消失,做右踝关节背屈,疼痛立现为阳性反应。腰部臀部大、小腿部多处浅筋膜,指抓疼痛明显,为筋膜层黏连卡压,腰椎曲度变直,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伴侧隐窝狭窄症。 舌诊:舌淡,舌苔白,舌有齿痕,水滑,为肾阳虚症。 CT诊断:1.腰椎退行性变,腰4/5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马尾受压。 腰5/骶1水平右侧神经鞘囊肿。 腰椎体自然曲度消失。 治疗经过: 年8月6日初诊夹脊穴,用一指禅推经络法松解,背部加刮罐痧,在右侧腰3/4/5横突及关节突关节行针刀松解治疗,在腰4/5脊突,委中穴(双侧)尺泽穴(双侧),泄血拔罐,每部位泄血拔罐三次,拔出淤黑色血毫升,开始口服中药汤剂,嘱咐患者在家中每天做两次腰椎康复锻炼。 8月23日二诊。夹脊穴一指禅手法(推经络法)松解后在骶骨、腰4/5节,钩针进行钩、割、挑法治疗;在右侧小腿患处拨针通透松解,做腰椎4/5椎板磨骨术,出现向下肢放电感,至右侧外踝处。同时埋线在双侧夹脊,双腿膀胱经及腿部神经走向埋蛋白线共20根,后加火针点刺以上经络部位。 9月3日三诊。治疗:夹脊穴,一指禅手法(推经络法)松解,在腰4/5脊突刺骨,骶骨刺骨,颈椎拨针松解,右侧胸8,进拨针至胸10、胸11/12,行椎板磨骨术,最后做手法正位。中药汤剂口服照旧。 此后每间隔20天左右就诊治疗一次。每次都按病情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多种治疗方法中的几项给予治疗。 治疗结果: 初诊治疗完毕,患者下床即感觉身体轻松不少,腿部疼痛减轻。二诊手术完毕,身体左侧偏歪改善,腰部疼痛缓解。三诊之前,患者反应行走4-5公里腿略微出现麻胀痛,久坐坐骨处发紧、发胀。治疗后,当时坐骨处紧胀感减轻,腰部出现热流。每次治疗后都有不同程度好转。 年3月6日做CT检查报告显示:腰椎自然曲度正常,腰椎退行性变,腰4/5椎间盘突出;腰5/骶1黄韧带略厚,对照初诊,CT报告有很大改善,腰椎管内病变已基本治愈。 年12月9日,第26次诊治,体征一切正常。从事室外体力劳作,再也没有任何不适。没做ct等检查,给予患者常规手法治疗,埋20支蛋白线完成最后一次治疗。 年3月回访:近九年来,患者韦大力偶有腰部不适,从未因腰部问题而影响工作,生活一切正常。历时16个月的中药汤剂和26次中医外治,患者已获彻底治愈,恢复日常活动自理能力,并能正常参与社会活动。 2结果 十三位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最小年龄43至76岁,平均年龄57岁。女性五人,男性八人,病程最长十二年,最短五年。治疗周期最短为八个月,最长为二十四个月,平均为十八点六个月,一年后根据疗效判定标准,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管狭窄(继发性)症未再有复发。 3讨论 运用外科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管狭窄(继发性)症,存在一定风险,疗效不确定,易复发。患者往往倾向选择中医保守治疗。但常规中医保守治疗此疾病难度大,治疗效果不明显。本研究采用“杂合以治”,针对不同成因和不同体质病患,综合运用拨针、针刀、腰间盘针、火针、重罐、中药、钩针等治疗方法,围绕病因、病理对症组方进行整体调治,使自身各系统保持畅通,提升了自愈能力,结果提示疗效显著。 现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管狭窄症,又增加了专用的腰间盘针和五行六气三元针法,更加保证了快速治愈。中医“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已见证了三大转变,即变不可治为可治,变慢治为快治,变终生病为可根除。 [参考文献] [1]王军王自平主编.原林主审.《筋膜学与中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年11月. [2]王自平编著.《全国针刀医学培训讲义》.[Z].中华医药科学院.年6月 [3]黄帝岐伯等著.《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M].万卷出版公司 想要了解更多专业的新中医精华知医院官方白癜风专家会诊北京中科白癜风崔永玲
|